「禁野」一刀切 不可取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3月15日


  文/豪士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后,呼吁全面「禁野」的声音此起彼伏。中国相关部门也可谓迅速,在2月24日便顺利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即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扩大了法律调整範围,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

  但对于上述《决定》,有人拍手称快,为野生动物终将得到保护和公共生命健康安全有了保障而欢呼雀跃;而同样的规定,也让不少人为此苦恼不堪,因为他们可能损失惨重。比如此次规定中将人工养殖的水生野生动物,诸如龟、鳖等也被列在禁食範围之内,这让他们的生计就此中断。要知道,一些人工养殖的可食用的野生动物产业链,承接了大量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的甚至可算得上是某些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而且更是帮助贫困户成功脱贫的法宝。

  需重新调查和评估

  在疫情仍在蔓延之时,中国相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能够迅速出台升级版的「禁野」法规,回应外界的呼声,这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从时间点来看,未免过于仓促,之所以引起争议和给部分人带来困惑,是因为哪些可食,哪些不可食没有充分的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因素,而想当然地採取了「一刀切」的手法,伤害了相关的产业链,令部分人为之付出沉重代价,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面。

  所以,在全面「禁野」的问题上,还是应该从长计议,还是要有调查和评估,不能贸贸然地一禁了之。虽然没有人能预知某些野生动物未来是否还会人畜无害,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经过人工养殖的,有?成熟的繁殖技术和明确的种源来源的,应该谨慎地将之列入到禁食的範围,或者给以一定的时间来缓冲,帮助那些受此冲击的养殖户渡过难关。

  目前来看,相关部门也在及时跟进,修改相关的规定,一些地方政府目前也只是出台了指导意见,未来还能够根据外界的反响而做出适当的修改,这都是很好的现象,说明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而疫情发生以来,贩卖、食用野味仍未完全禁绝,有些人还敢顶风作案,这说明可能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所以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或许应该更多地放在加强执法上,借此机会建立起一种更完善的食品检疫制度。

上一篇:科学防 「疫」
下一篇:禁渔为下 禁欲为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