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 将「招才、育才、留才、用才」落到实处是引进高端人才的长久之计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3年03月27日

文 / 胡盛龙

自港府宣布「抢人才」以来,截至2月底,审批通过「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的人才近万人,通过率高达70%。此前「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通过率不足三成,而通过「高才通」引进的人才数已是2022年「优才计划」的三倍多。

「高才通」中很多个案仅一周甚至更短时间即获批复,充分体现了政府「抢人才」的决心和执行力,也让人才审批工作的制度优化和效率提升落到实处。然而,单方面追求审批速度必然会出现疏漏,甚至还出现了获批者在内地有过入狱记录的乌龙事件,为方兴未艾的人才引进工作敲响了警钟。

本人认为,香港需要高端人才引领产业多元化,打造本地经济增长新引擎,但政府更应为人才的品质把关,将「招才、育才、留才、用才」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把「抢人才」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是长久之计。引才不可盲目,更非一味「跑数」。

近期多地区出台优化政策,降低了人才签证準入门槛。但人才是否真的会来港,其效果仍有待观望。政策制定者作为永久居民,往往无法设身处地去发现人才落地发展的底层逻辑问题。例如,最新的日本高端人才签证规定,研究生毕业且年薪达2千万日元(115万港币)的人才,居住1年便可申请永居身份。关注者一语道破困局:日本没几家企业能为研究生提供如此高薪。与此类似,儘管本港优势不言而喻 全球化发展、工作生活平衡、包容性高、子女教育国际化等,但赴港更像青年第一次离家上大学,在懵懂期离开舒适圈,需要对未来发展有极强的自主驱动决心。他们要适应香港的新社会制度、语言环境、高房价及高消费等压力,当下众多人才在权衡之下,对获得签证后是否来港定居仍有迟疑。因此审批通过件数只是起点,政府后续应当披露实际到港人数、停留天数,警惕香港发展成境外精英人才的「开曼群岛」,提供自由宽鬆的制度,人才享用制度优势和身份福利,但生产力活动基本离岸,对本港发展贡献甚微。

至于赴港障碍能否解决,港府应儘快与各界新通过获批的人才深入交流,在这些回馈的基础上优化人才服务工作。希望政府思考「引才」后如何「留才」,在政策层面有更加清晰严格的规定。

近几年本港人才流失严重,港府在「留才」方面仅依靠与永居居民享有同等福利方面的政策(例如:发放消费券、购房退税等)是远远不够的,应进一步分析香港与新加坡、深圳等地区的人才政策差异,为新来港人才规划本地融合及成长路径所需的支撑体系,关注「留才」措施的有效性,同时为人才的向上发展、新技能培训等「育才」「用才」方面做长期规划,不能有短期功利主义。不同于香港最自由经济体的「少管」优势,人才到港人生地不熟,只有 「多管」才能顺利「留才」。管什幺、怎幺管、管得怎幺样,系统地规划人才体系建设框架,评估其近、中、长期对香港产业经济增长及多元化的贡献及社会融合程度,定期回顾、总结、优化,进而从「育才」、「留才」过渡到「用才」。

希望今后港府人才工作报告不只有是审批件数一个指标,人才政策也不该是短期的社会热点,而应成为香港经济再次腾飞的引擎,并持续长久地为香港社会各界发展输入源源动力,多元化地展示香港人才政策的魅力,讲好香港人才发展的故事。

(作者为香港科技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香港人才大融合促进组副总召集人)

上一篇:总台海峡时评 |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