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影像的叙述与研究”论坛深圳开讲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1月30日


【今日时报网讯】记者林涛报道:由越众曆史影像馆主办的 曆史影像的叙述与研究 论坛2016年11月26日至11月27日在深圳举行。

该论坛是 一个有问题的展览 从一段潮汕旧影像说起 的学术研究活动,亦是 知而行 越众学堂11月的特别活动。本次论坛从 曆史影像研究 纪录片与影像档案的表述方式 在地记忆研究与民营博物馆在地特性 这三个主题出发,以主题演讲和案例分享的形式,邀请业界知名学者和实践者展开讨论,并面向公众开放。
深入曆史影像之研究
曆史影像研究论坛由着名的影视导演、民国图书收藏家、独立策展人高小龙先生主持。该论坛包括四个专题演讲: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媒介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熊迅博士的《影像、仪式与传播网络 视觉人类学的进路》。他指出在 超越民族志电影 的道路上,视觉人类学不只是需要关注仪式本身,还需要关注仪式性与视觉性在文化表征上的相互关系;不单讨论影像作为人类学研究的书写工具的可能性,也可讨论视觉形象如何建构了认知世界和文化意义的框架系统;不仅仅是关注异方或过去等 他者 世界的发现、整理、馆藏或挽救,更需要以人类学的方法论关注或反思自身的社会文化的仪式展演和视觉表征,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的社会文化的边界或可能性。
电视导演及中国珍贵曆史影像采集与研究者龚伟强先生的《寻访民间 以散落在民间的老电影胶片为例》。电影诞生的一百多年来,能够完好留存下来的早期胶片数量并不太多,加上自然损害,直到今天能够为我们所见、所利用的越来越少,尤其是那些由小型且存续时间短暂的机构所拍摄的独特而稀少的电影胶片,更是凤毛麟角。如何利用民间收藏渠道与市场化的拍卖平台,及时获得那些珍稀影像的信息与线索,通过有偿采集,继而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并加以整理、修複、研究与推广运用,应该是我们的曆史使命所在。
冯克力先生是《老照片》创办者、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史研究委员会委员。20年来潜心于老照片的征集、出版与研究,其主编的《老照片》曾入选 共和国 60年 60 本书 , 改革开放 30 年最具影响力的 300 本书 。着有《感言老照片》《当曆史可以观看》等。


在《曾入 敌档 的教会影存 一宗胶东老照片的解读与呈现》的演讲中,他回忆《老照片》的出版历程:偶然的机缘,获得一宗西方教会留下的拍摄于 20世纪初的老照片,纪录了当年教会在烟台及周边的传教活动和胶东的风俗民情。这批照片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始解禁,编辑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建筑及中外交往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研究,陆续披露于《老照片》。使得这些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影像,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与价值。
江渡是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现任越众曆史影像馆研究员、《一个小题大作的展览 一个青年人想象中的影像研究与展览》 执行策展人。
曆史影像与现今人们能产生什幺样的关联?
作为一个初涉曆史影像研究的年轻人,他展现了在策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曆史影像研究、展览与大众的关系;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曆史影像展览的一种可能的方式等。
探讨纪录片与影像档案的表述方式
第二场论坛内容丰富,有邓康延先生的《让曆史影像唱起来 纪录片的主题歌》、井迎瑞先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纪录的理论与实践:一个有关方法学的案例分析》、潘律女士的的《流动的档案库:碎片、複制品和记忆》。
第三场论坛的议题是在地记忆研究与民营博物馆在地特性,多位城市博物馆的运营者、观察者从不同的方面,深入探讨了经营博物馆的可行路径,包括深圳越众曆史影像馆执行馆长黄丽平的《民营博物馆的在地特性初探 以越众曆史影像馆为例》,汕头陈嘉顺先生的《景观再现:旧影与汕头城市文化的塑造》,缤纷自然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野生动物摄影师丁铨的《一段看得见的潮州史》、台湾杨善尧先生的《多元的台湾历史影像》等。
上一篇:清朝英语教材曝光 汉字注音“自揣摩之”
下一篇:星云大师与病为友50年:再度中风、再度坚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