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声】去殖化与人心回归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7月30日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 尹德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过不少去殖民化运动,但香港和其他旧殖民地有一点很不同。香港回归后,国家从主权及法理等层面实现了「去殖化」,但特区政府仍然面临着社会制度、教育、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去殖难题。近年,香港社会严重分化,背后深层的原因与「去殖化」不无关係。

回归时,适逢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逐步降温。相信国家是考虑到香港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作用,遂容许香港「马照跑,舞照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亦同时保留了殖民地时代的街道名称,英国皇室人物在公园的雕像,以至其他图腾,延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东西文化枢纽的角色。

在回归后的一段长时间中,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顺利过渡,港人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不变,港府高度自治,中央驻港机关亦没有参与香港的内务,并偏向于维繫与社会顶层的关係,疏离了和基层群众接触,日渐失去对民情脉搏的确切了解和掌握。

优先治理人心回归难题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纪元,国势和国际话语权日益提升。反之,香港近二十年间却只处于浮沉空转的状况,产业结构未能升级转型,而积藏于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利益集团的纷争则陆续浮现,社会失衡严重,一些外部势力乘势深植民间;他们或明或暗,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弱化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就以商品广告为例,长期热捧外国品牌,造成一般人眼中外国货必优必好的错觉,许多中国货品即使近年已打响国际名声,在港却不见经传,更甚的是要市民一面倒认为国产的都是赝品。至于专业人士,包括法律界和医疗界,大部分都以跟随大英帝国的传统法制及学制为上,鄙视中国内地的制度及成就。家长们莫不争先恐后地把子女送入英文中学或国际学校,更以此作为他们的成就。由此可见,本港中、青代大都全盘接受了殖民统治种下的价值观,盲目追随欧美的主流思想及生活方式,对中国历史文化欠缺认识,对中国民族国家情感一片空白。

当前社会上充斥的许多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及对国家的负面情绪,印证了人心未尽回归这事实。且看深受殖民统治荼毒影响的一群,他们既不正面看待中国进步的地方,更沉溺于不经查证便把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无限放大,对国家近年赢得的各种成就视而不见。凡此种种恋殖心态,皆可归咎九七回归后施政者缺乏「去殖化」的政治洞悉,间接纵容了外部势力长期进行「去中国化」的工作,才落得今日国土回归而人心未归的境地。香港若要走出现时的泥沼,领导者必须痛下决心优先治理好人心回归这难题,规划推行「去殖化」的思想工程,重塑港人对国家的文化认同,唤醒港人的集体意志。在国民教育、制度更新及管治改革等方面,全力实现人心回归。

上一篇:【学研集】奥运激情为香港带来正能量
下一篇:【湾区青年】建设大湾区 聚集能量再出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