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落实「四大远景」解决房屋问题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7月30日

何子文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日前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研讨会的重要讲话,提出了香港在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时的「四大远景」,包括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将「告别劏房、笼屋」。特首林郑月娥在被问到有何具体、长远政策方向时称,在房屋问题上,要真正「开天闢地」製造土地需要全社会动员,又称对于夏宝龙提出的房屋、医疗、就业各方面,「每届政府均应以此为鉴,很努力地去做」。

「四大远景」提出了香港未来20多年的总体奋斗目标,香港要告别劏房、笼屋,不仅要解决土地房屋问题,更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再分配,需要未来的治港者发挥强大感召力,也需要改革现行的土地政策及程序,释放现时新界土地。对于房屋以及其他民生问题,要以只争朝夕的决心推动,既要有长远规划,也要有近水救近火,房屋民生问题是「四大远景」的根基,解决不了房屋民生问题,「四大远景」还如何落实?

香港的房屋问题已到了火烧眼眉的地步:私人单位的售价在疫情之下继续创新高;现时全港有近21万人居于9万多个劏房单位内,其中近三成住客为25岁以下青年。大批市民包括青年面对上楼艰难、生活环境恶劣的苦况,对前景失去信心和希望,对政府的民怨不断积累,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挑动。房屋是社会稳定之本,房屋问题解决不了,社会民怨就不能疏导,随时成为下一轮暴乱的「导火索」。所以,对于解决房屋问题不能叹慢板,告别劏房、笼屋更不应作为长远目标,而是必须在短期内就作出纾缓及改善。

短期内改善房屋问题

香港房屋问题多年来未得到解决,一个主要癥结是开发土地,香港土地供应长期追不上需求,并非因为没有土地,恰恰相反,本港已发展土地仅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比新加坡、深圳都要低很多,单是未被政府纳入发展的棕地已有过千公顷,还有大量的乡郊地、「祖堂地」以及可供转划为住宅用地的地皮。这些土地一直都存在,只是香港未能善用,导致大量土地被闲置。对于这些触手可及的土地,政府没有全盘策略将这些土地释放,转化为数以万计的房屋。

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屿」,解决的是香港长远的土地供应,但要救近火始终还是要靠近水,这些近水就是在新界及乡郊地区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这些土地资源为何会长期闲置?本来,只要审批便捷、补地价制度公平合理,让土地持有人尽快改变土地用途,既可增加公帑收入,又可以大量增加房屋供应,土地持有人又可获利甚丰,是一个三赢建议。但现实却是,在过分严苛的审批制度和过时的规划下,大量土地发展计划被一拖再拖。

现时通过补地价转为住宅用地,有关规划、申请程序花费的时间相当漫长,需要经过多个政府部门审批。一般而言,若只计建造工程,发展项目由熟地到落成只需3至4年,但由于政府在改划土地的审批程序愈趋繁複,有些发展项目竟要耗时10年或以上,甚至是20、30年。此外,现时的补地价制度繁複且不透明,也窒碍了土地持有人改变土地用途的意欲。

要释放这2400公顷土地,关键是从制度上拆墙鬆绑,加快新界土地的改划、开发、审批,完善新界的交通配套,释除新界大量的土地在短期内满足公私营房屋的发展需要,特别是用作兴建公屋及中转房屋,让大批居于劏房、笼屋的市民可以早日脱离陋室,这需要政府展现决心,也需要各界配合,共同解决房屋死结。

上一篇:【名家指点】蔡当局强护台产疫苗草菅人命
下一篇:【商界心声】助工业界把握区域化发展机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