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强化港金融中心地位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3月21日

债券通强化港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工商专联会会长 杨志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国家準备今年试行「债券通」,允许境外资金在香港购买内地债券。香港近水楼台抢得头筹,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香港继沪港通、中港基金互认、深港通后,今年再迎来「债券通」,这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再度「加码」,将为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迎来又一大突破,也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连通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门户的优势地位。

债券通具迫切性

内地债券市场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截至2月末,债市託管余额为64.8万亿元(人民币),主要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外)和场内交易债券市场。其中,场外交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覆盖内地债市逾九成的未偿还余额,参与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相比起来,香港的债券市场薄弱,因较少发行债券,相反内地债券发行量大,因而内地及香港债券市场互通后对香港发展有利,不但可补本港「股强债弱」的短板,还可为金融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强化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对于本港金融业发展而言,启动「债券通」比商品通、货币通及新股通更具迫切性,将进一步启动本港债券市场,丰富金融产品,推动本港发展人民币资产管理业务。本港金融业需要升级转型,香港要争取成为「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中心,必须拥有一个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债券市场,这有助巩固本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以及发展成为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

「债券通」有助完善香港债市生态圈,香港目前债券市场规模小,「债券通」启动可吸引海外机构在港设立据点,或通过「债券通」平台投资中国债市。

过去几年间,内地债市的开放步伐不断加速。2010年8月,央行放开三类境外机构运用人民币头寸进入银行间债市;2011年12月,RQFII制度正式开始试点运行;2013年3月,央行允许获得批準的QFII投资者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市;2015年7月,央行规定三类机构通过备案即可运用人民币投资中国银行间市场;2016年2月,央行取消了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市的额度限制,并简化管理流程。

人民币去年「入篮」后,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之列,人民币资产需求增加,三大国际指数机构或迟或早将内地债市纳入全球债券指数之内。估计初期有千亿美元计资金投入内地债市,债券通可说「生得逢时」。

超级联繫人机遇无限

中国债券产品的优点包括:中国债市与海外债市关连度较低;内地息口周期与海外其他市场不同;加上债息亦较吸引,所以不少基金公司一直希望参与中国债市,可惜往往因进入管道较窄,只能「望门兴叹」。「债券通」推出,正好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提供崭新管道和更大便利,同时进一步带动内地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

在「债券通」机制下,两地投资者可进入双方场外及场内交易的债券市场,投资者可通过指定银行开设特别的交易户口进行场外交易,而场内交易则大致沿用沪港通的模式。债券通与股市的互联互通相近,投资者的资金须在跨境债券销售后汇回内地,而债券也不能转仓到债券通以外的户口,避免资金流出境外作其他用途的机会。

梳理沪港通、深港通和正筹备启动的「债券通」不难发现,中央都把金融开放的第一站选在了香港。从金融领域来讲,香港的成熟度在亚洲位于前列。内地企业的海外上市,基本是从H股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叫红筹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也是从香港起步。可以说,不少的市场开放都是从香港市场开始,积累经验后再走向世界的。

事实证明,香港作为国家与国际之间的「超级联繫人」,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视窗,其中蕴含无限的机遇。今年香港能够在「债券通」方面早着先机,担当海外资金配置内地资产、内地资金配置海外资产的双向门户,将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上一篇:无限流量将成常态
下一篇:A股开启两会行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