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库香港经济及物流政策研究中心
于承忠
袁尚文
今年内地民营快递企业的国际化步伐,随着三通一达进入资本市场,加上内地的票均价格受到竞争和成本上涨影响而逐年下降,明显感受到有千帆并举之势。尤其以顺丰、圆通的动作最为明显。本文会介绍顺丰的国际化之路。
早于2010年,顺丰已经在香港设立海外经营本部,以香港和台湾区为基础,2010年1月在韩国,2010年3月在新加坡,2011年7月在马来西亚,2011年11月在日本,以及2012年2月在美国设立自营的网点,与当地清关和派送代理合作,为内地的客户「走出去」和「带进来」。短短两年内,顺丰在5大主要市场建立网点,可见王卫对顺丰国际化速度的要求和抢头淡汤的决心。此时,其他快递企业仍然在内地互抢市场,顺丰已经早着先机。
顺丰在开拓海外市场初期,不惜以重金招贤纳士,从四大快递企业挖走了不少总监和经理级人员,结合自身培养的员工,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在海外「遍地开花」,抱着10年在全球市场铺网,有华人就有顺丰的目标。
虽然目标明确,但国际快递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加上「货量上不去,成本解不下,品牌不清晰,水土却不服」此四大问题,最终不得已调整策略,不再坚持在每个市场自设网点,而是选择与当地优质的代理合作,轻装上路,为的是要走得更远。
为了避免与当时的四大国际快递公司正面竞争,当时顺丰以中低端的价格策略,并主打B2C网购派递服务,祈望杀出一条血路。可是,由于在国外自营的成本相当高,而且顺丰当时的品牌并不如今天般受到重视,所以一直都在捱打。
直到2013年,这一年对顺丰国际是一个拐点,在苦苦经营了三年后终于见到曙光,就是跨境电商进口内地的网购需求,以倍数拉动海外个人件形式进口内地,其中以女装、母婴食品、保健品等为主要的需求。短短数年间打进大中华市场,成为全球华人无人不知的快递企业。
下一篇::为何IMF总裁说IMF10年内或将总部设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