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频发折射金融乱象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8月17日

作者:灵童

从「E租宝」发案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仅广东省就发生多起群体被骗的互联网金融窝案。这些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受害人遍及中国各地,可见在互联网环境下,滞后的监管已造就了一批受害者,而且影响面相当之广。

平安集团掌门人马明哲近来表示,2015年,他就说过,99%互联网金融都是皇帝的新衣,那幺他的声音为什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直到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才明确表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为什幺看到了问题严重,还要时隔两年之后才踩「剎车」,这个责任到底该由谁来负?

一行三会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但「一行三会」没有谁会担监管不利的责任。因传统监管模式均为「机构监管」,即「一行三会」仅监管自己审批的机构,这一方面导致「父爱主义」,对于自己审批的机构过度溺爱,同时另一方面导致市场分割、监管真空、监管套利。可以说,不少骗子公司正是看中了一行三会「三不管」地带,野蛮式地开拓业务,于是各地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一哄而上。

那幺,现在严监管的环境下,又是一番怎样的光景,不少产业园人去楼空,在全国小有名气的深圳红岭创投近来宣布清盘,倣佛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一起一落,又不知浪费了多少资源,付出的代价确实大了些。

业内人士表示,一度很火的股权众筹模式已经行不通,现在投资者更倾向于看得见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投资,这是投资回归理性的过程。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此举确实有利于杜绝监管真空区,但如何打破部门利益蕃蓠,是推进监管模式转变的关键。

自贸区不该成为重灾区

今年以来,发生在广东自贸区的两起案件,人人公益上线一月非法集资逾10亿元。放飞旅游公司以「股权众筹」为名传销,涉案达7亿元。这两起案件都是利用自贸区金融创新环境实施犯罪。

自贸区会不会成为不法互联网金融藏身之地?这将是未来监管的方向,而首要的就是监管信息共享。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建立金融业共有的、统一后台,是治理金融乱象的长期工程。

而在短期监管还不能到位的情况下,宁可踩剎车,也不能让风险发展到不可控制。比如,余额宝限额十万,就可理解为是踩剎车。但灵童同时也不认为,踩剎车能够氾滥化,凡事都要有个度。

上一篇:以国家的名义治理药价虚高
下一篇:解决商品房、保障房隔离问题,政府要勇于做“坏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