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内地股市迎来开门红,前两个月除上证50和创业板指数微幅收阳外其余指数悉数收跌;沪指收报3273.75点,涨0.44%,成交额1853亿元人民币;深成指收报10943.13点,涨1.06%,成交额2472亿元。创业板指数本周实现4连阳,昨日升幅更是高达2.07%。同时,3月第一个交易日出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市场重心正由大蓝筹转移到科技板块。
成交额萎缩中小盘吃香
2月全球牛转向,美股本周三尾盘跳水最终收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激进的证词令市场担心联储今年将加息4次。截至周三收盘,主要股指在2月份蒙受了巨大跌幅。道指累计下跌超4%,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3.9%,纳指跌幅为1.9%。A股的表现比美股还差,2月上证50跌幅达到7.64%,沪指跌幅达到6.35%。而从下跌的时间点上来看,上证50是在今年1月24日见顶的,深成指1月25日,沪指1月29日,美国股市随后见顶。全球牛变成全球熊,A股尤其是上证50是第一块倒塌的骨牌。
但本周二次探底的A股被科技板块挽救了,科技股的集中营创业板指数本周前4个交易日累积升幅达到121个点或7.25%。科技股比较集中的中小板指数本周前4个交易日累积升幅也达到390个点或3.68%。科技股护盘之下深圳股市拒绝二次探底,最终让上海股市逐渐回稳。
市场出现上证50大跌而创业板大涨的新格局主要是两点,一是创业板市场已经熊了接近3年了,2015年3月1日大盘走出慢牛行情,而创业板却反覆创出股灾以来的新低。二是今年以来市场成交额持续萎缩,1日两市场成交额也只有4325亿元,极其有限的资金只能在创业板、中小板的中小市值个股上做文章。
或仍为权宜之计
截至昨日收盘,创业板今年以来走势已经由跌转升,累积升幅为37个点或2.11%。今年以来继续保持升幅的还有上证50,累积升幅为31个点或1.1%。而沪指和深成指至今仍录得微弱跌幅。
到目前为止,A股中表现最好的变成了最近几年表现一直最差的创业板指数,市场开始关心风格转换的问题。美股从2009年3月一直走了快9年的长牛行情,靠的一直是科技和网络股,市场冀望今年A股也能实现风格转换,走出大牛行情。
但是,市场风格转换的难度显而易见,一是A股自2016年3月1日开始之所以能走出慢牛行情,是因为价值发现、价值投资成为主线。市场上凡是高市盈率的多半被边缘化。二是目前沪指平均市盈率为16.6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40.4倍,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市盈率为47.2%,香港上市的腾讯市盈率为51.16%。也就是说创业板市场投资价值方面优势不明显。三是注册制改革虽然延期,但未来两年内势必将实施,而平均市盈率高企的创业板市场分化在所难免。
从今年2月9日最低点3062点算起,到3月1日收盘沪指最大升幅已经达到211个点或6.89%,A股即将进入全国两会窗口期,大盘将保持基本稳定,这就需要上证50继续护盘而由创业板市场维繫一定的赚钱效应。市场风格转换不会一蹴而就,创业板短期走势更多的还是短线中小资金所为,随着创业板指数高企,震荡在所难免。
王长久
下一篇::A股亡羊补牢避再生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