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内地房地产调控陷入政策向左市场右困局。
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政策整体延续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主基调,但从效果来看,无疑陷入了「政策向左,市场向右」的困局,政策的四面「围堵」只是让投资需求从核心城市外溢至其他城市,以至于诸多高库存城市都开始量价齐升。面对此僵局,政策又将如何变化呢?
2017年上半年,中央层面没有出台全国範围内的刺激或紧缩政策,更多在酝酿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集中表现在落实土地供应端「有供有限」。从现有公布2017年供地计划的城市来看,北京、天津、成都等热点城市都明显加大了土地供应,尤其是宅地计划供应量大幅提升,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回归至供求平衡的阶段,缓解房价看涨预期。
土地「有供有限」存不足
不过,上半年热点城市大量供地主要集中在远郊区域,中心城区土地供应长期缺位。与此同时,高库存城市减缓甚至暂停供地仅落实在省级层面,地级乃至县级三四线城市尚未落实到执行层面,这与土地财政渐成三四线城市财政收入重要来源有密不可分的关係,高库存城市限制供地政策在执行层面依旧存在较大阻力。
2017年上半年,央行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并在同业、资管、表外及影子银行等多业务领域主动缩表,银行信贷持续收紧,房贷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因城施策、分类调控仍是下半年市场调控的主基调,预计各线城市整体仍将以「稳」为主,维持现有政策力度不变。一方面,一线和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犹存上涨压力,短期内调控政策难以放鬆;另一方面,调控政策一轮严于一轮,政策效果叠加带来的市场变化正在进行量的积累,成交量大幅下滑的同时,房价涨幅逐月收窄,暂无进一步加码的必要。
其次,金融体系主动「缩表」过程不可逆,银行信贷资金量减少的影响将会从利率传导至首付,极大削弱购房者支付能力,提高投机风险。当下房贷佔新增贷款比重依旧维持在较高水準,资产荒叠加高槓桿带来的房地产泡沫风险似乎无解。不过,信贷资金收紧存在滞后传导,多数三四线城市市场转暖更有可持续性较差的通病,金融「缩表」将是本轮房地产市场扩张上升的最大变数,也许市场突变就在一夜间。
易居(中国)企业集团研究总监 洪圣奇
下一篇::房价连创新高 香港决定增加供给:5年超9.5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