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适应中国不再是“温和观察员” 专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0月22日

在外媒对十九大报告的议论中,有关中国外交的部分占据相当比例。这种强烈的兴趣源于他们心中的判断 一个自信的中国对亚洲和世界都将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不同的外国媒体对于十九大之后的中国外交姿态有不同的预测:积极、自信、和平、负责任 都是他们报道中的关键词,当然也少不了有关中国外交将 充满肌肉 的调门。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2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原来外交风格是反应式外交,美国提出国际外交倡议,中国予以反应。现在我们提出积极进取的外交,反而造成西方的不适应,并称之为咄咄逼人。这种 强国必霸 的观点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金灿荣说。

更加积极主动的中国外交政策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外媒对此有不同议论。特别是西方媒体,看法有点复杂。

美联社的报道把中国的外交政策形容为 充满肌肉 ,还援引专家的预测称 中国将继续通过慢慢地给其他国家增加压力来扩大其影响 ,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变得更加坚定自信,比如南海和东海问题以及中印边界争端等。但该报道不得不承认,中国把其外交精准地定调在充分利用有利的全球趋势,同时不要走得过分,否则就会破坏与邻国和美国的关系。这种务实的策略经常会取得成效,比如在菲律宾问题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民调显示,有2/3的菲律宾人认为与中国保持强劲的经济关系更加重要,只有28%的人说在领土争端问题上对中国强硬更重要。而2015年时,同样的问题,答案却是一半对一半。

中国开启强国阶段 ,德国 电信政治 网20日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和外交上,中国变得更强。长期以来,美国和欧洲一直主导世界秩序。现在,北京准备放弃 温和的观察员 角色,将在世界政治中发出更坚定的声音。西方国家不得不习惯于世界不再由布鲁塞尔或华盛顿说了算。

中国正在悄悄地重塑世界 ,美国 防务 网称,中国正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帝国。根据美国中情局的数据,2015年有92个国家把中国视作他们最大的出口或者进口伙伴国,远远超过美国的57个。与美国和欧洲不同,中国利用其援助、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起了友谊,扩大了政治影响,确保所需的自然资源。

西方媒体流露出的复杂心态并不令人奇怪。英国《泰晤士报》的文章说得很明白:北京的崛起可能对西方来说是破坏现状,但中国却认为这是恢复其过往的盛世辉煌。文章称,世界将不得不适应习近平的中国力量观,而美国必须做好准备应对挑战。文章还称,西方应警惕北京渐长的经济和政治抱负。中国最近数十年的经济奇迹已经对西方民主国家形成挑战,西方必须展示政治和经济自由是实现繁荣和稳定的真正道路。西方已经无法承受在这个挑战面前退缩的代价。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 环球TIME 客户端。

上一篇:日外务省抗议韩组建独岛防御部队主张 称“十分遗憾”
下一篇:专家解读中国的外交抱负:不是政治扩张,而是为世界做出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