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秀云认为,目前香港雇员平均拥有3个强积金户口,若推出EMPF平台,可让整合。
【今日时报网讯】记者邝伟轩报道:罗兵咸永道发表报告指,香港强积金制度过份倚赖纸上流程,建议引入新科技构建中央资料库,并应用至「认识你的客户」(KYC)工具,从而简化程序及提高效率。
罗兵咸昨日发表题为《香港强制性公积金:关键改革建议方案》报告称,当前强积金制度的不足之处,在于涉及大量纸张交易、投资模式划一,以及计划成员参与度低。由于当前缺乏税务减免等诱因,不论低收入或高收入人士,增加他们的强积金供款的意欲并不高。该行香港金融服务谘询合伙人卢启豪称,强积金制度过度依赖纸上流程,既增加成本,更影响供款成员跟进他们手上投资。他续指,中央资料库可让提供强积金服务的机构、计划成员、监管者和政府部门,共用及可追溯记录。
卢启豪又指,该中央资料库可用作「认识客户」(KYC)的工具,从而简化相关程序,降低成本。罗兵咸在报告建议,可按照收入高低、产品选择等準则,将供款人士分层,认为此举有助提升打工仔的参与度,推动行业整合。
罗兵咸永道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主管合伙人江秀云认为,智利已采用类似的中央资料库去降低管理成本,目前香港户员平均拥有3个强积金户口,相信若积金局落实推出eMPF平台,可让户员整合其户口。
另一方面,行政程序低效导致收费相对高昂,影响了香港强积金的投资回报。报告指,由2000年至2016年,香港强积金回报率约为2.8%,虽然跑赢平均通胀的1.8%,但回报率则大幅跑输加拿大(7.59%)、澳洲(6.48%)及新西兰(6.78%)年。至于同期恒生指数的平均回报率,约为5%。
DIS相信可再调整
卢启豪表示,香港强积金相关收费,较墨西哥、澳洲及美国等地都高,当中三分之一为投资管理费,余下三分二为行政费。对于政府早前落实的预设投资策略(DIS),江秀云认为,此方案适合不欲为其投资计划作出更多研究的人士而设,认为DIS方案是强积金制度的进步,相信未来可再调整。
此外,卢启豪建议,强积金应按照计划成员的收入作出分层,从而更为切合他们的投资需要,估计改革或需时两至三年完成。他又认为,本港有需要提升打工仔在风险管理及财金方面的知识,但需时较长才能做到。
罗兵咸永道《香港强制性公积金:关键改革建议方案》报告概要
●香港强积金制度涉及大量纸张交易,并且划一的投资模式及计划成员参与率低。
●香港强积金计划缺乏税务减免,不论低收入或高收入人士,都没有增加强积金供款意欲。
●过去16年,香港强积金的回报率只有2.8%,相反同期恒生指数回报率为5%。
●因行政程序低效,导致收费相对高昂,影响了香港强积金的投资回报。
●强积金计划成员欠缺足够财金知识和投资技术,加上缺乏退休后投资产品,窒碍了香港退休养老金制度的变革转型。
●建议按照收入、课款上限、产品选择或其他準则,区分强积金计划成员。
●科技应用及成员分层,有助降低强积金户口成本,提升参与度,甚至推动行业整合。
香港与福利国家就退休金回报及通胀比较

下一篇::第三季出口指数低于50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