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时报网讯】记者锺颖琳报道:香港投资基金公会昨日发布强积金成员调查,以受访者预计退休后的每月开支推算,每人平均需累积310万元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但受访者预期自己退休时,只能储约120万元,因此每人平均有近200万元的退休资金缺口。只有23%受访者表示累积的资金足够退休之用。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称这一结果并未将通胀数据计入,因此未来这一缺口数字或将更大。而面对资金缺口,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将通过降低生活质素、延迟退休年限以及减少旅游频次等被动方式来应对。
受访者考虑降生活质素
面对200万元的退休资金的缺口,大部分受访者会考虑调整生活质素(64%),例如减少每月开支、延迟退休年龄及减少旅游次数。调查又显示,平均而言,户员预计强积金在整体退休储备只占38%。
黄王慈明表示,要解决退休资金不足的问题,户员应综合善用退休制度的三大支柱,以达至70%的替代率,该三大支柱为(一)由私营机构管理及具备足额资金的强积金(MPF)供款制度;(二)自愿性储蓄(如个人储蓄及保险);(三)非正规支援(如家庭支援)、其他正规社会保障(如医疗及房屋)及其他个人资产(如自置物业)。
不过,中产人士普遍未能受惠于零支柱,香港亦无第一支柱,故只能依赖第二、三支柱来达至70%替代率,但强积金并不足以提供全面保障,故应善用其他两个支柱至为重要,包括强积金自愿性供款、零售基金、年金、股票、债券及存款等产品。
但她指出,由于强积金只能提供约30%退休保障,故认为户员应作自愿性供款,因自愿性供款是一个有效的机制去确保有纪律进行投资;惟调查显示,只有15%户员曾作强积金自愿性供款。
强积金作首置用有违本意
受股票、债券市场表现带动,今年强积金回报不错,黄王慈明指,不应太着眼于短期回报,同时,她建议大家不要只依赖强积金来储蓄退休资金,应配合自己的投资取向、可承受风险能力以及投资年限来综合考虑投资策略。
而有关于提取强积金作首次置业之用,黄王慈明表示强积金最终目的应该是为退休生活保障作準备,让其他课题过多占用即是违背了设立强积金的本意。她亦称,未来关于提取强积金作置业等用途的问题将会是投资基金公会的关注重点所在,希望就此问题多做投资者教育。
港人对强积金观念有待提高
【今日时报网讯】早前强积金管理局正研究容许供款人在退休前提取部分强积金累算权益作首次置业之用。社会各界对此意见纷纭。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称,公会不赞成提早领取强积金供款作其他用途,如协助市民买楼。她认为,此举有违强积金成立的原意,而且港人强积金户口平均累积金额不多,对协助买楼作用有限。
强积金设立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市民储蓄退休金而非买楼,用强积金买楼的构思违背了其作为退休保障的原意;若供款用作一笔过支付首期,当楼价大跌,业主无力供款时,亦会赔上退休储蓄,或会令市民背负额外债务。
星人均公积金户口结余是港一倍
根据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数据,截至今年9月,人均公积金户口结余达9.3万坡元(约54万港元),是香港的一倍。单计今年第三季,当地供款额达到90亿坡元(约520亿港元),其中三成(26.82亿坡元,约155亿港元)被提取用作置业。对比而言,香港强积金的强制供款比率偏低,现时强积金户口平均结余仅18万元,这笔钱对置业而言更是杯水车薪。
香港强积金本身已经不够退休,退休部分都未做好,再挪用买楼实在是本末倒置,港人对强积金的重视实在有待提高。
下一篇::风华绝代 港片年华 香港主题电影展深圳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