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香港拥抱内地新经济企业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07日

巴曙松:香港拥抱内地新经济企业

巴曙松 资料图片

【今日时报网讯】记者朱辉豪报道:对香港联交所日前发表的《创业板谘询总结修订创业板及主板上市规则》的看法,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日前在2017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论坛暨北大汇丰EDP「小牛资本」年会上表示,这是香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上市规则的调整,大的背景是新旧经济的转换,将吸引高增长潜力的新经济公司到港上市,以满足中国市场新经济的融资需求,有助于提升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满足新经济融资需求

巴曙松指出,中国经济未来转型的趋势是新经济。当传统增长动力逐步减弱,宏观政策也在试图降低增长对「基础设施+房地产」增长模式的依赖时,中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开始快速发展。他指出,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是以科技、消费、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新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短期看,从金融去槓桿到经济去槓桿,旧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有创新能力和业绩支撑的新经济受益;从长期看,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会驱动经济的内生增长,并带来企业盈利上升,新经济企业迎来新的增长机会。」他说。

「内地修订一个证券的法律法规非常漫长,企业宁愿选择承担?高成本也要远赴纽约去上市,说明有现实的需求,而现有的融资体系裏满足不了这个需求。」巴曙松表示,基于上市的门槛和现有的上市规则,能够达到目前中国证监会在中国内地上市标準的,很多是相对传统的製造业。

顺应时势作出调整

港交所日前宣布,将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并建议提供新的第二上市管道,还将取消创业板转主板简化申请,上调主板上市申请的预期最低市值。

巴曙松指出,新经济企业上市融资具有独特的特徵:一方面是从估值方式(是否盈利和是否有收入)上看,新兴技术及其科技创新模式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盈利模式和现金流量皆不稳定,传统的估值模式通常不能适用;另一方面,新经济公司的行业进入壁垒低于传统企业,因此在这些公司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实现盈利之前),需投入大量资源争夺市场份额。

就同股不同权问题,巴曙松解释,企业上市后,随着股权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创始人的股权会逐渐稀释,企业控制权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对以创始人依赖为基本模式的科创企业尤为不利。一方面是融资所带来的机遇和资产增值,另一面则是从创始人控股管理向民主透明的上市治理机制转型可能带来冲突。

巴曙松提到,目前主要流行的做法是採用不同投票权的双层股权制度满足企业,特别是科技公司的私募投资者或创始人的要求,通过对资本治理结构的灵活设计,使得创始人在公司进行IPO后,在不持有大多数股份的前提下仍能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上一篇:澳门全年赌收增19%
下一篇:亚洲金融论坛 主调科技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