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 新增49私医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4月26日

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 新增49私医

图:黄志浩(右二)指出,公私营合作计划可让私家医生接触更多伤风感冒以外的病种,提升诊症技术

【今日时报讯】记者孙凌奕报道:为纾缓公立医院轮候时间,医管局早前推出「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本月起由12区推至16区,新增中西区、离岛、大埔和荃湾四区。截至本月18日,16区内已有273名私家医生参加,病人可跨区就诊,目标本财政年度有1.9万名病人受惠,2018/19年度覆盖全港18区,并惠及3.5万病人。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服务转型)蔡启明表示,截至上月底,在12区内有224名私家医生参与,而扩展至16区后,截至本月18日,增加了49位私家医生。记者在医管局参加计划的私家医生名单中见到,中西区、离岛、大埔和荃湾,分别有20位、1位、12位和11位私家医生加入,而中西区有12位医生来自卓健医疗中心,门诊时间主要为工作日的8时30分至下午6时30分。

病人省时 医生提升技术

74岁的谢兴业住在屯门,于今年1月14日参加计划,在公立医院覆诊五、六年,一直有高血压和胆固醇问题。他说,在公立医院看病时,时常打电话遇到预约时已约满的情况,且去了医院往往还需等候一小时,现时看私家医生,只需等10至15分钟。

为谢先生应诊的私家医生黄志浩,诊所位于屯门,首批就加入该计划。黄志浩表示,香港人口老化愈来愈严重,对医疗需求与日俱增,若单靠公营医疗无法应对。公私营合作计划不仅可以让病人平价的看私家医生、节省排期时间,而对私家医生来说亦可接触更多伤风感冒以外的病种,提升诊症技术。

医管局于去年第一季完成中期检讨后,已陆续落实三大新措施,包括增加八种药物如胃药、便秘药、消炎止痛药等入药物名单内;去年十月起允许病人跨区就诊;并以短讯形式,通知病人每次就诊使用名额、名额被更新等。黄志浩表示,近几年药物成本倍升,新增八种药物后,诊症后开药的成本有所降低,但私家医生较多时候会使用新药,希望合适时间可考虑增加一些新药进入药物名单。

参与计划的私家医生,每年每位病人可获医管局最高3034元的服务费,而参加者每次诊症只需付与公立医院普通科门诊同等价钱的45元诊症金,每年最多十次。蔡启明指,截至上月底,医管局已提供超过7.8万次的资助诊症服务予参加计划的病人,相关资助金额逾1800万元。计划恆常化后,将考虑加入如精神健康问题及认知障碍症等慢性疾病。

上一篇:终身年金若反应好 政府研扩认购规模
下一篇:郑耀棠呼吁港人应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