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人口变化是制定长远规划重要因素
近日,行政长官梁振英接连落区,与巿民、社区人士,以及商户互动。亦与访港的「一带一路」沿线领导会晤,为香港的前景谨守岗位,继续拚搏为民。
回想到五年前的香港,存在着一种贫穷差距深,青年人向上流机会少,但又出路和发展空间不够的感觉。这不仅为个人观感,而是通过媒体的报道加上社会议题的酝酿而成的。在梁振英公开宣布不再参与第五届行政长官选举,其后以至林郑月娥当选候任行政长官之后,媒体的焦点明显转移到林郑月娥未来将会面对的林林总总问题,包括政府问责官员的班子问题、与反对派的关係、过往在政府部门的业绩等,以至其家庭的各种各样的新闻旧事。对于梁振英的报道,大多数是认同其任内「贴地」、而且已见社会效益的良好德政。
增加土地供应
下一任行政长官组班中,不少传言指有不少知名人士疑似成为问责班子的「候选人」,笔者认为未来的班子必须承先启后,将德政延续。
让巿民印象较深的有金融相关的「沪港通」与「深港通」,同期成立了创科局;在房屋方面,相关的「辣招」控制了楼价的急升,以及「港人港地」政策,同时增加了土地的供应和储备,超过九万个单位供应,以及兴建和设立青年宿舍,以纾缓青年人对住屋需求的压力;而应对内地与香港之间出现的矛盾,及时的「零双非」、「一周一行」等决策,即时让矛盾激化的程度减低,并适时设立港货区域,令有需要的港商以及巿民各取所需。
此外,在现届政府推动的「贫穷线」是过往一直未能设立的,这个标準对于福利服务规划有莫大裨益,当中亦推动关爱基金设立了不同时段,不同项目,以应对社会不同时期的基层人口生活补充。由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召集的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开展了对香港人口结构的深化和讨论。笔者作为社工,愿意见到政府加强与民间沟通,并制定长远规划和设立短期目标,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在港居住人口的变化以及需求,期望下一届政府能继往开来。
支援青年发展
人口政策局是笔者一直认为香港有必要设立的一个重要部门,以协调本港各政策局的政策釐定以及资源调配。香港乃一个移民城巿,有不少移民人口在港落地生根,成为香港人一分子。而从历史上看香港本土的人口,除了有不少渔民外,还有不少围村以及原居民;近十多年来,除了一般的新来港人士外,由庄丰源案后出现了不少双非家庭及儿童,加上不少投资移民和专才移民,这成为了香港人口的一个特殊部分。
青年政策亦是不少青年团体过往都曾提倡,以促进下一代的发展得到各部门重视。在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的公开文件中,都有提及过相关的建设,包括在教育、就业、培训,以及与专业界别共同开展的各式各样的先导计划,使青年人可以得到不同方面的支援。
释放妇女劳动力
适时地释放妇女劳动力,亦上一届政府就本港接近全民就业的情况下提出的其中一项德政,应予以更多合适的配套,让理念成为可持续的政策,提供额外生产力。有服务新来港人士的团体新家园协会曾进行《内地新来港定居人士社会参与状况》以及《新来港妇女投入劳动巿场状况》调查,这反映了本港人口变化产生了新的福利需求,亦成为社会发展的机遇。
香港的未来并不是需要一个超级英雄以一夜就消除社会矛盾,不是需要一夜变成没有贫富差距,也不是需要一下子没有房屋短缺问题。未来,香港需要循序渐进地改善民生,更需要一个共融的社会,在中央对港相关的优惠政策下,使香港可以继续保持优势,以经济带动民生,以社会和谐减少矛盾。有政策才会有资源配套,故此,笔者希望来届政府可以促成相关的政策部门,使香港的愿景以逐步实践。
梁秉坚 香港菁英会副秘书长
下一篇::人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