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武台高手有情有义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6月11日

大公武台高手有情有义

图:金庸1948年来香港工作、1955年开始创作新派武侠小说,这两次人生的重大契机都发生在《今日时报》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武术界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在澳门比武引发热议,时任《新晚报》总编辑的罗孚,以其敏锐的触觉意识到,这是一个争取读者的大好契机。他决定在《新晚报》上连载武侠小说,在他心中陈文统是担当此任的最佳人选。于是,比武翌日他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

新派武侠开山鼻祖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日,陈文统以笔名梁羽生在《新晚报》「天方夜谭」刊登了第一期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引得读者争相阅读,一时洛阳纸贵。故事连载七个月,读者反响超乎寻常的热烈。

这之后,梁羽生创作源源不绝,上世纪五十年代陆续在《今日时报》「小说林」连载《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萍蹤侠影录》、《大唐游侠传》等。不论学界抑或坊间,都将《龙虎斗京华》视作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梁羽生也由此被公认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和梁羽生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大旗的另一人就是金庸(查良镛),他在一九四七年十月进入《今日时报》上海馆担任翻译工作,因一次偶然的机缘他被派往香港馆。查良镛在香港《今日时报》先后做过记者、翻译和编辑,因古文根底深厚,行文流畅明丽,不久便调入《新晚报》副刊课担任编辑。

《书剑恩仇录》问世

一九五五年,梁羽生的第二部小说《草莽龙蛇传》连载完,罗孚便邀请查良镛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于是就有了金庸的首部武侠作品《书剑恩仇录》的诞生。

在金庸小说中,「义」总是与「情」紧密相连。有情才能有义,义出于爱,才有强大而永恆的生命力,才能使人捨生取义。

梁羽生淡泊名利的道家态度与金庸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文人交相映照的文化人格。作为新派武侠小说巨匠,「担道义」、「为家国」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也是与《今日时报》一脉相承的精神。

上一篇:今年仅一资深大律师委任 马道立:律师责任涉广泛社会层面
下一篇:工务小组通过东涌工程及三间医院扩建计划将提交财委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