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桥筹备最大型「体检」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6月26日

青马桥筹备最大型「体检」

图:洪国民(右)说,团队筹备为大桥进行历来最大规模检查。左为锺伯恆 今日时报记者黄洋港摄

1997年落成的青马大桥,是举世闻名的香港地标。屹立廿载历久常新,背后由一群「不畏高」的路政署工程师团队全天候专门照料,实时监察大桥的健康状况,工程人员更会登上百米高主缆上目测,在市民看不见地方维修更换部件。踏入20周年,路政署表示,青马大桥将进行长达数年历来最大规模「身体检查」,首次为全条钢缆进行翻髹,採用韧性和伸延性较强的特别漆料,届时会分阶段封闭慢线,将交通影响减到最低。/今日时报记者 陈卓康

青马大桥的日常营运由合约外判营办商负责,并由路政署辖下青马管制区及青沙管制区政府监察组负责监管,组内各一名高级工程师带领,监察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汀九桥、昂船洲大桥一带道路範围的维修保养工作。

从未需封桥维修

主理青马大桥结构安全的路政署高级工程师(结构1)洪国民说,承建商每星期进行一次基本安全检查,主要由工程师沿桥步行或肉眼目测,约每半年至两年进行一次的详细结构检查,以移动吊船监察桥底状况,伸出「长臂猿」摄影机扫描肉眼看不到的位置。在不打风的日子,工程人员在下层行车道进行维修工作,如工序需封闭部分桥面路段,则会选在晚上11时后,减低路面交通的影响。

纵然屹立20年,从未需封桥维修,但汽车及铁路驶过、风吹雨打、热胀冷缩,都对大桥逐渐造成损耗。洪国民坦言,大桥当年有防鏽加厚设计,但始终是临海构筑物,无可避免少量鏽蚀,仪器曾量度到大桥有出现「毛髮裂痕」(hair crack),未影响结构,未出现超过0.2毫米、需特别注视的裂痕,目前以底部支座构件,以及伸缩缝损耗较大。桥面沥青则非常「襟用」,20年需要维修的路面面积少于1.5%,青马大桥沥青厚度仅40毫米,产自千里达,远比一般桥所用的120毫米薄身,用料非常上乘,比一般沥青昂贵。

路政署桥樑技术顾问组高级工程师锺伯恒指出,大桥设计寿命为120年,但不代表100年后一夜间「寿终正寝」,大桥永续关键在于适当保养维修,青马及青沙四条大桥装有超过200个探测器,实时收集风速、温度、摆幅、交通荷载等数据,以便工程团队进行预防性分析,评估寿命有否比预期缩短。

「唧」高桥换件最难

谈到最困难的保养工作,数到对上一次较大型的保养工程是2012年,将整条桥「唧」高两毫米,将一件老化不鏽钢支座磨损构件缓缓褪出,迅速换入新部件「摄住」,再将大桥降回原来水平,整个工程时间局限在收车的凌晨二时至四时半之间。洪形容,过程俨如高难度「层层叠」积木游戏,考虑影响机场快线的路轨,港铁最多容许升高六毫米,「真正做嘅地方好细,又唔可以日头做,好有挑战性,你哋上面好静,下面墟墟冚冚,几十人追赶时间。

上一篇:贸发局下月首办香港运动消闲博览
下一篇:朱凯廸被跟蹤案 辩方质疑朱非真担心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