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管理守约 「桥王」自豪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6月26日

严谨管理守约 「桥王」自豪

图:前路政署副署长刘正光为大桥自豪

【今日时报讯】记者陈卓康报道:青马大桥至今仍是全球最长行车铁路两用悬索吊桥,当年获誉为20世纪世界十大建筑。大桥总工程师、有「桥王」之称前路政署副署长刘正光接受《今日时报》专访形容,大桥「不超支、不超时」于回归前顺利通车,各细节十分讲究,严谨的工程管理、严格根据合约精神更是大桥难能可贵之处,值得港人引以自豪。

大型基建近年延误、超支成为常态,难以想像当时青马大桥以造价72亿元建成,四年合龙、五年完工,成为庆祝香港回归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刘正光忆述,参与工程人员由上至下十分专业,一心一意把桥建好,「咁大条桥,载埋火车,起喺打大风嘅地方,困难係好大。」

同级的大桥在世上没有先例,为此,刘正光率领路政署同事,向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具兴建大桥经验的建筑公司取经,最终与英国顾问公司,参照日本新干线桥樑,採用流线型、两层通风设计,解决技术问题。刘正光指出,设计时已考虑到将来维修,採用较昂贵物料,维修成本自相对降低,20年来油漆未曾翻髹,桥面沥青从未补过,尤其夹口位细节造得非常精细,下雨时不会积水渗漏,「设计成90度,好多尘、水积住,斜一点就可流出去,讲出来好简单,但好多人无做。」

刘正光指出,众多部件当中,以伸缩缝工程难度最大,好让铁路过桥时不减速直接驶过,需要极度精密的避震设计,故选用了世界第一的奥地利製品。他形容,每次内地工程界来港实地参观,「摸上手」细看过大桥内部细节,都给予极高评价。

固定成本等模式获沿用

大桥工程建造过程不少地方迄今仍常被借鑒,工程採用固定成本模式、「设计及建造」合约,更为日后政府基建工程广泛採用,将材料、工人、物价浮动等因素锁定,建材以期货方式买入,避免了因涨价导致超支的风险,而由承建商委聘设计师,完成设计后才招标,节省了六至七个月工期。

回想当年,刘正光指出工期与质量本质上就存在矛盾,因此严谨工程管理非常重要,「严格根据合约办事,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尊重合约精神,正是香港的优势。」

上一篇:一万青年同心玩Beatbox 破世界纪录
下一篇:无吃早餐 12岁女疑「饿到晕」堕轻铁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