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帆倡与社企合作资助劏房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7月10日

陈帆倡与社企合作资助劏房

图: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右二)昨日落区,到深水埗探访一个四口家劏房户,并送上日用品」今日时报记者 赵凯莹摄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上任后昨日首次落区,到深水埗与基层市民对谈交流,谈及劏房户生活缺乏尊严,数度哽咽,形容情况「好惨,唔能够接受!」为纾缓基层住屋难题,他公开提出与社企或非牟利机构合作推行先导计划,以成本价向低收入家庭出租唐楼「劏房」单位,政府不排除提供资助。他并承诺公屋「有地就起」,以及检讨公屋轮候政策。\今日时报记者 赵凯莹

陈帆应社区组织协会邀请,昨日一连探访三个劏房户,包括居于100平方呎劏房的四口之家。户主熊先生讲述生活苦况及单位消防隐患,陈帆主动问及孩子学习情况,寄语他们要「畀心机」,并送上日用品。他其后出席社协的座谈会,逾70名市民参加。

慨叹居住环境差过儿时

他在会上忆述儿时的板间房生活,认为当年尚算有尊严,慨叹昨日探访的劏房居住环境比当年更严峻。谈及年轻人前景,身为父亲的他更数度哽咽说,「见到年轻一代种种难处」令人伤心,并称「挤迫勉强都可以忍受,但起居饮食、做功课温书都要喺张床解决,好惨,唔能够接受!」期间有人向他递上纸巾,在场有人感动落泪。

多名劏房户趁机向陈帆提出诉求,轮候公屋11年的李先生称,新计分制是牺牲单身人士「上楼」机会,建议政府检讨。有四人家庭轮候公屋九年仍未「上楼」,质疑政府鼓励市民「生多啲」,却无法解决住屋问题,希望政府提供过渡性房屋,让劏房居民有更好生活环境。

陈帆回应称,明白「上楼」是居民的终极目标,政府觅地建屋需时,承诺「有地就起」,亦会检讨公屋轮候政策,希望居民不要怨恨,要「顶住!撑住!」政府并会考虑其他中、短期方案,欢迎市民提出意见,只要方案合法,政府都会考虑。

承诺公屋「有地就起」

对于社协提议,由社福机构作「包租公」,为市民提供环境较卫生、舒适的劏房单位,陈帆认为方案切实可行,建议可参考「光房计划」做法,但由政府资助社福机构或非牟利机构,租用唐楼,改装间隔为符合安全和卫生条件的劏房,再用「成本价」租予有需要市民,减轻基层经济负担,冀与地区组织合作推先导计划。

他认为社福机构可应付涉及的财政负担,若劏房租金仍与市民的负担能力有差距,当局可考虑透过财政支援或社会资源,填补有关空隙。他解释由有关租用单位再分租,好处是资金需求较少,惠及人数较多,举例买一个旧单位需一千万元,而租用每月二万元,一千万元已可租500个位。

对于局长公开接纳建议,社协主任何喜华坦言「好意外」,原以为陈帆工作「死板」,不料他态度开放,敢接纳超越政策的事,有别于政府一贯稳阵作风,相信他是有心人,对他担任局长有期望。

上一篇:张建宗:教育是促进年轻人向上流动最有效方法
下一篇:军营开放两日 五万人同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