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报讯】记者李淇报道:前乡议局主席刘皇发一生为新界居民争取权益,渐渐担起新界事务的中介人角色,在不少极具争议性的议题,如锦綉花园大道使用权纠纷、竹园村及菜园村等搬村事件居中斡旋,屡为政府「拆弹」。发叔曾说过,「前路若有沙有石,我就协助移除那些障碍。」亦曾表示「很多争执其实都源于沟通问题,而见到最终事件摆平,见到村民开心,我都开心。」
1936年,刘皇发出生在屯门龙鼓滩,身为家中独儿获寄厚望,家人为他取名「皇发」,成长却充满艰辛。刘皇发早年接受访问时,曾提到自己年少在农村因为穷,没鞋穿而赤脚奔走,中学毕业后曾务农为生,曾经历过不够粮食而捱饿的岁月。
发叔妈妈鼓励他投入公务,他亦不负所望,1960年24岁当上龙鼓滩村村长。
在屯门发展为卫星城市期间,发叔奔走在村民与政府之间,渐担起中介人;1970年当上最年轻屯门乡事委员会主席。
1997年,属于私家路的锦綉花园大道因经常有露天货仓的货车出入,令居民及使用者有所纠纷,双方争议于2009年恶化。刘皇发当时为平息风波奔走各方,先后与管理公司、政府、村民及货柜界人士等代表会面,再进行闭门会议,结果会议在一小时内达成共识,令各方同意容许货柜车有限度使用锦綉大道,解决长达十年的纷争,有传媒更以「一小时极速达协议」来形容发叔斡旋的成效。
另外,2009年政府因高铁香港段计划需收回石岗菜园村,当时有村民发起抗议,要求「不迁不拆」,局面一度僵持不下,最终得刘皇发居中斡旋,于2011年初宣布有「善长」自掏腰包购入路权后转赠乡议局,令该村毋须割地,亦不用支付路权费便可使用该路段,安抚乡绅之余,亦令政府能交代。不少传言指该名「善长」是刘皇发,发叔一直未有承认亦不否认。
下一篇::陈勇:「一地两检」无须修改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