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局:食品防腐剂过量等问题仍存在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5月30日

本报讯 (记者王 嘉)记者从食药监总局获悉,日前,该局组织抽检澱粉及澱粉制品、蔬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蜂产品和罐头9类食品509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505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

其中,澱粉及澱粉制品41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蔬菜制品102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

记者从不合格名单发现,纽海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在其网站销售的标称上海卓钦食品有限公司委托苏州市云可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麦澱粉,检出霉菌超标。据了解,霉菌属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澱粉中的霉菌超标可能是由于原料受到汙染,或是在生产、存储、运输、销售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当而导致产品被霉菌汙染。霉菌汙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失去食品的食用价值,并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类健康。

天津猫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天猫(网站)商城销售的标称上海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澱粉,禾煜食品专营店在当当网销售的标称上海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澱粉,检出大肠菌群超标。据了解,大肠菌群是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指示性微生物指标,指示产品的一般性卫生状况,用于判断食品受到粪便汙染的可能性。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原料、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控制不佳而受汙染或者灭菌不彻底。

小菜一碟食品专营店在飞牛网销售的标称石台县小菜一碟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味辣萝卜(酱腌菜),检出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超标。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业内专家表示,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较高,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人体内不会蓄积。若长期过量食入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髒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食药监总局已要求上海、安徽等省(市)食药监局责令生产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依法予以查处;要求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食药监局责令流通环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并依法予以查处。

上一篇:家用电器“延保”不是延长“三包”
下一篇:国家粮食局:夏粮收购面临仓储压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