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周记】中国货币政策收紧 切忌操之过急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4月08日

目前美国在金融领域主要有两手,一手是通过经济好、利率高,提升自身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另一手是通过打压、制裁、舆论引导等手段,打击最大对手中国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

对中国而言,要反制美国的金融攻势,要準备两手:一手是保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进入中国的国际资金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增加中国对国际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二是支持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保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吸引资金流入。

保持两地金融市场稳定

必须注意的是,对中国而言,考虑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不能仅仅关注中国自己的经济和金融状况,还必须增加一个维度,加入中美的金融和经贸博弈考量,否则,就很可能迷失焦点,造成损失。

举例来说,如果单纯考虑中国自身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由于去年疫情期间的大幅货币宽鬆造成的负债率上升,以及考虑到2021年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前景,宏观政策从宽鬆转向正常和货币政策的倾向收紧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考虑到中美之间的金融博弈,以及美国试图通过打压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来达到自身吸引国际金融资源的目的,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转向就必须谨慎,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有可能形成美国在努力打压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因为收紧过急造成对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较大打击,客观上变成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帮美国打压的忙,完全偏离了中国货币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的目的。

中国的金融政策,除了关注内地的经济和金融状况,同样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可以更好地吸引国际金融资源。在这方面,可以参考美国的经验,近年来,美国的金融市场牛气沖天,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如果按照传统的估值体系,美国股市的估值大约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照说应该也有不少泡沫,但美国政府似乎并没有像中国的专家学者对中国股市的泡沫那幺着急,没见他们有为美国股市挤挤泡沫的想法,反而看到美国联储局不断地呵护美股牛市。由此可见,股市是否存在泡沫、负债是否严重并非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唯一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国际金融资源的争夺更加重要。

对中国而言,如果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能够走出与美国不一样的节奏,稳定发展,就可以为国际资金提供很好的分散风险的场所。过去中国金融市场经常被人诟病的地方,一是风险较高,不够稳定;二是开放程度不够。如果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可以提高稳定性,走出自己的节奏,不随着美国金融市场起舞,并提高对国际资金的开放程度,必定对国际资金有巨大吸引力。因为随着美国在无限制印钞的路上越走越远,风险也将越来越大,有远见的国际资金必定需要寻找新的可以对沖美国印钞风险的投资市场。

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杨玉川

上一篇:邮储银行资产规模突破11万亿
下一篇:【财经快评】北向资金持续砸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