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漫游费并非真正让利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8月06日

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日宣布将于9月1日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被广泛诟病的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不过,此举距离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提速降费」已有三个年头,这说明三大运营商是在中国政府一再的催促下被迫割的肉,而不是主动去施惠于民,所以这次被迫「放血」显然是无奈之举。在同一个国家设立跨地区使用手机接听电话收取长途漫游费起源于90年代,也就是在「大哥大」时代就已经开始设立了这种类似于关税性质的收费,并且这项收费多年来一直成为基础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和4G时代的来临,三大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其实一直在下滑,这当中主要受到诸如微信等社交软件和网络电话的冲击。受制于此,三大运营商在几年前就出售了很多「长市漫一体」(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的新套餐,所以对很多新用户来说,实际上已无所谓长途漫游,也就是说此次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的影响很小,可能只是损及一些皮毛,绝对不会对其起到「伤筋动骨」的作用。所以,这次迟来的取消长漫费动作,看似施惠于消费者,但实际对用户的利好并不大,反而象徵意义更大一些。

统一流量收费标準才是真让利

在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均赫然在列,并且去年的排位较前年都有所上升,这从侧面反映出运营商在应对市场冲击方面游刃有余,虽然语音收入占比在不断下降,但对他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业务结构上的一些调整,而他们目前的收入主要靠流量经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74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3个百分点。所以,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取消长漫费后,三大运营商会否在流量业务或者其他服务项目上重新做出一些调整以弥补收入的减少呢?笔者认为,随着用户对流量的需求愈来愈旺盛,运营商或许会在这方面考虑「补补血」,或者通过提质增效来应对收入的减少。在「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其实在流量业务上已有所让利,即之前网络上强烈要求的「流量不清零」已基本实现,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流量可以叠加使用,但相比以往确实有所让步。不过,毕竟流量业务可以变化出多种渠道,并且往往比较隐蔽,消费者或很难从中察觉。目前而言,流量费过高、本地流量多全国流量少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所以,在取消长漫费之后,运营商如果真的想全面落实「提速降费」,还可以将全国与本地流量统一收费提到日程表上。

豪士

上一篇:小英的困局赖神的盘算
下一篇:铁路偷工减料不可一罚了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