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士
美国快餐连锁巨头麦当劳公司近日宣布,要求全球的肉鸡供应商2018年开始逐步停止使用人类抗生素,以防止出现更多的超级细菌。不过,比较有争议的是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却不在明年的停用名单中,要到2027年1月才实现,这引发了麦当劳对中国市场是否持双重标準的争议。

对于麦当劳公司的决定,有一部分消费者愤愤不平,觉得这是有意区别对待中国市场,不把中国人当回事儿;也有一部分人对麦当劳的举措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中国的法律环境导致的正常选择。实际上,对于抗生素使用问题,麦当劳中国官方曾在2015年回应在肉鸡治病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必须的,其供应商会在兽医的指导下用药,药品的种类、用法和用量严格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也就是说,麦当劳在两年前已经就此问题做出了明确的答覆,而这次没把中国列入第一批国家名单以为可以顺理成章,但没想到这种所谓的「逐步退出」还是引发了非议。
中国市场阻力小
除了这次麦当劳事件外,以往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出现问题时,往往也将中国市场区别对待,比如宝马、丰田等汽车公司的某种型号的汽车出现诸如安全性能、车内有异味等问题时,会宣布在全球其他国家召回产品,而中国市场没有安排在内或者推迟解决相关问题;再比如强生公司的某项有可能致癌的产品也没有在中国下架,很多都是这种涉及到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如此种种,不得不问问这里面究竟是什幺文章,为何这些公司都选择性地将中国市场排斥在外?笔者认为,如果从公司自身经营的角度来讲,尽量减少损失无疑是这些公司主要的驱动力,在出现问题时先解决掉欧美等阻力大的市场无疑是主要策略,而像中国这种阻力较小、反对的声音较弱的市场,他们认为可以以后慢慢解决。
在面对跨国公司的区别对待时,可能在短期内会引发部分中国人的不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所谓的抗议情绪便会自行消散,形不成真正的舆论压力,最终事件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在欧美国家,出现这种事情如果不及时解决或者解决不到位,那后果将非常严重,甚至公司会因此垮掉,而中国市场缺乏这种一贯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强有力的「后援」。除了市场自发形成的反抗力量外,中国政府在对待这些有争议的公司行为时,往往也因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而束手束脚,政府本身也不会允许大众走上街头抗议这种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此风。更进一步来说,即使是国内的公司出现环保或食品安全问题,也只会形成一时的舆论压力,而公司付出的代价往往很小,过后不再追究。
所以,对于这些到中国来投资的外企来说,出现问题时将中国区别对待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他们也深谙中国市场的种种游戏规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