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网上又流行起来用「怼」 怼网友、怼记者、怼美国人、怼直男癌、怼主持人 仿佛没有「怒怼」、没有针锋相对,就不值一看。最近一个被大众津津乐道的被怼者,是已经逐渐被主流文化圈所淡忘的许知远;怼他的,则是当红的网综节目《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在节目中,许知远一如既往地对当下文化「粗鄙化」的倾向表示了警惕,马东则以一句「我没有那幺自恋」回应,许多网友视其为「回怼」金句。事后,关于「马东怒怼许知远」的文章造就了一篇又一篇「10万+」,成就了本年度最奇特的一个文化热点。
这究竟是怒气的迸发,还是审美的变迁,还不得而知。但众所周知的却是,「怼」的姿态却正在全世界流行:敢于怼天怼地怼前任,怼「政治正确」的特朗普,顺利当选总统;《吐槽大会》、《金星秀》、《奇葩说》等最红的网络综艺,也因为敢于怼公众人物、怼公共事件、怼陈旧价值观而收视飙升;王思聪、罗永浩等网络名人更是因为一言不合就开怼,从而获得大批粉丝拥趸,晋升网红。
「怼」文化值得深思
只不过,这样的怼,却变得表面化和姿态化,更像是出于策略而非智慧。特朗普上台至今,做成的事仍是屈指可数。网综大火,商业上可谓巨大成功,但由网综引发的话题从来都不曾真正介入公共层面。被称为网综「清流」、之前一直不温不火的网络节目《十三邀》,也正是因为此次「马东怒怼许知远」事件才真正进入很多人的视野。怎幺看,这些口水都更像是故意为之的姿态,汇聚话题的工具,制造流量的套路。
这种网络上「一言不合就开怼」的流行文化,其暴力、粗糙、低幼,难道不恰恰验证了许知远对当下文化「粗鄙化」的认知吗?在很大程度上,连网友对许知远的批评,也是基于「姿态」层面的:他对嘉宾态度上的冒犯,直白不带技巧的提问,自带价值观的偏见和自我陶醉 但可惜的是,二人在节目中的价值观交锋、针对文化的深层次讨论,却在「怼」的热点背后变得可有可无。当「怼」凌驾于交流,姿态胜过了实质,所谓文化节目就变成了拉低整体文化素质的垃圾场。
作为节目主持人,许知远或许是失败的,是不符合观众预期的。但作为知识分子,他的观察值得我们思考。2010年,许知远曾在《庸众的胜利》中写到:「于是谈论韩寒,变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心理按摩。你沐浴了青春、酷、成功、机智,还觉得自己参与了一场反抗,同时又是如此安全,你不需要付出任何智力上、道德上的代价,也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彷徨,他是这个社会最美妙的消费品」。将近十年过去,大众偶像从韩寒变成了马东、罗振宇们,这样的心理按摩也成了大众观看《奇葩说》、和马东一起怼许知远。
只不过,「其实我们对于真正的自由与反抗毫无兴趣,甚至心生恐惧。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它不仅要反抗,而且有明确的主张。这需要智力与情感上的成熟,并愿意为自己的决定承后果。」如今,承担后果的人死掉了,愿意更多承担的人却遭到嘲弄。最终的胜利者,是躲在「10万+」的背后,摆出各种怼态的庸众们。
下一篇::「重金」砸不动「新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