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打赏谁之过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0月09日

近日,一则「打赏门」让沉浸在假期欢乐中的人们多了些许唏嘘。新闻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熊孩子。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熊孩子小彭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讽刺的是,在直播间内,满屏弹幕都在讥笑小彭的父母没有管教好小孩。

近些年来,深陷「打赏门」的家庭层出不穷,惹祸的也都是熊孩子,难道真是子不教父之过?笔者认为,打赏事件的频发,除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外,还有互联网平台对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缺乏,甚至还有学校乃至社会教育的部分失职。

根在家庭教育缺位

在媒体的报道中,谈到了小彭为什幺要给主播打赏这幺多钱?原因在于,小彭觉得自己在打赏之后,主播会说「谢谢」,从而产生一种存在感。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因担心小彭成为留守儿童,小彭的父母选择将小彭养在了身边。然而,生活的重压、工作的繁忙,让小彭受到了父母的忽视。再加上小彭是独生子女,也容易在新的故乡滋生出孤独感和自卑感。另外,小彭父母只是一味地给足了他基本的物质充足,让他吃饱穿暖,却又很少传递给他生活的艰辛。他哪里知道父母要花10年的时间缝制牛仔裤并省吃俭用才攒下这16万块钱。这样看来,父母忙于生计,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关怀的缺失是「打赏门」发生的根本原因。

除此以外,新闻报道中有一个细节也引起了笔者注意。报道中说,小彭是从支付宝中将钱打赏给了女主播,100多笔支付交易,妈妈从未发现,最高的一次,他打赏了2万多元。可见,父母对互联网产品的不熟悉,对孩子过于放松警惕也是此事件爆发的原因之一。

需多方共同防範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青少年在网上疯狂打赏网络主播的新闻层出不穷。同在近日,杭州另一名14岁少年因为玩游戏,打赏主播,把家里贷款还债的5万元刷了2万多。

疯狂打赏主播现象频现,人们在谴责熊孩子父母的同时,是否也应考虑如何多方努力杜绝此现象的发生。此前针对熊孩子盗用父母手机为互联网游戏充值的事件,腾讯游戏对此出台政策: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经核实一律退还。各大直播平台是否可以借鑒此政策,或者直接在平台打赏时,直接限制未成年人账号进行打赏行为。

除此以外,学校和社区也应对留守儿童或者受到忽视的未成年进行格外关怀,比如学校多开展家访、兴趣小组等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

总而言之,16万的金额对于一个挣扎在温饱线的家庭来说,绝不是小数目。熊孩子的父母已经为家庭教育的缺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余的社会组成者,如直播平台、学校、社会乃至政府是否应该携起手来,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

施十一

上一篇:收紧消费贷内银现分化
下一篇:长假归来不看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