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其中製造业数据意外恶化,8月製造业採购经理指数(PMI)跌至49.9,是2009年9月以来首次跌穿50盛衰分界线。但美国消费仍然强劲,8月份经济谘询委员会消费者信心指数135.1,好过预期的129.5;惟美国8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之前公布的92.1调低至89.8。
贸易战有升级可能
美国在上周五报复上调5%关税,但至关重要的一批零售产品的加税时间点仍然维持在12月中。与中国内需相似,现时美国经济也高度依赖消费行业,不少老牌消费股今年至今表现亮眼。美国总统特朗普谈判意愿强烈,市场期待9月重启谈判,惟中国尚未给出正面答覆,贸易战仍有升级可能性,甚至有美国议员建议美国政府及军队的退休金不应投资中资股,恐将矛头转向金融领域。
香港经济面临内忧外患,零售销售额六连跌,7月零售按年减少11.4%。港股备受贸易战拖累,惟A股相对稳健,加上周二MSCI的第二步扩容收市后正式生效,百亿外资扫A股。内地上周三再出手,发布20条提振消费信心措施,尤其鼓励汽车、成品油等消费,进一步维稳内需市场,带动港股内需板块继续向好。前期内地减税降费效果明显,7月工业企业利润按年增速由负转正,加上内需企业有政策加持,但製造业或需更长时间改善,内地官方製造业採购经理指数连续四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留意第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会否纾缓。
早前阿根廷问题引发市场对新兴市场及其货币的担忧,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8月投资者从新兴市场撤出138亿美元,是近3年来最高水平。虽然现时不少新兴市场的央行货币政策相对独立自主,但像去年委内瑞拉、阿根廷、土耳其这类事件也未必不会出现,加上牵扯到一些政治局势情况更加複杂,且新兴市场债务规模已经超过金融海啸时期。投资者宜选择风险分散及平均信贷质量相对较高的债券基金,不宜单一市场孤注一掷。
另外,高息债基金本月有机会受惠于美国联储局的加息预期,不少投资者会考虑亚洲高收益板块,以分散大中华区内的风险,但需留意现时内地和香港佔市场佔据亚洲高收益债券近60%以上,特别是内房企业,因此该类资产价格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房企业信贷质量,投资者亦留意整体经济周期会否令到相关违约风险增加。
东骥基金管理董事总经理 庞宝林
(逢周二刊出)


下一篇::高盛上调金价预测 招金目标价升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