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提补贴完善方案:新能源汽车补贴改为事后清算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2月25日
本报讯继今年9月份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 骗补 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之后,工信部昨天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四家涉及 有牌无车 的新能源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内容包括 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的整改 等。工信部此次不仅公布了针对 骗补 企业的处罚,同时还完善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堵住了 骗补 漏洞。
长期以来, 有补贴就有骗补 似乎成为了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绕不开的怪圈。从家电下乡、节能家电到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都出现过企业骗补问题。今年2月至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核查。9月初,财政部将部分严重 骗补 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昨天,工信部门户网站发布了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涉及 有牌无车 、 有车缺电 、 标识不符 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陆续下达了处理处罚文书,其中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 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的处罚。这也是国家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家被取消生产资质的企业,显示出国家整顿新能源汽车 骗补 问题的决心。
据了解,为使补贴更加精準,工信部等四部委提出了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方案,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準过高现象;适当提高推荐车型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此外,工信部还将于近日公布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準入管理规定》,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提高了準入门槛。有业内专家指出,曝光、处罚对新能源汽车的 骗补 可起到震慑作用,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企业準入门槛的提高,可以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
另据了解,为严防 骗补 事件再次发生,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建立起补贴政策实时调整机制,增加车辆行驶里程与补贴挂钩的考核条件,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情况,提高补贴车型技术条件、适当降低补贴额度,促进推广车辆的应用。此外,还将加强车辆使用情况的考核以及监管制度,实施动力电池统一编码制度,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抽样核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上一篇:Uber承认其无人驾驶汽车处理自行车道的方式“存在问题”
下一篇:2016车企销量目标完成几何 通用五菱意外“失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