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澎湃社论
这种 套路贷 ,绝不是什幺小贷、普惠金融,甚至恶性远超传统意义的 高利贷 。
套路贷 的危害性,正在受到社会的关注。
上海的许女士在2013年向一家 小额贷款 公司借款4万元,之后,她被对方连蒙带骗,先是签下 双倍 的借条,又被带到另一家 小贷 公司 平账 ,签下了更高的借条。结果,短短半年债务就变成150万元 许女士于2016年心脏病突发去世,但高利贷公司还是没有放过许老伯夫妇,因为之前法院已经判决 小贷公司 胜诉,他们的房子也被查封了。
这种 套路贷 ,绝不是什幺小贷、普惠金融,甚至恶性远超传统意义的 高利贷 ( 高利贷 本身只是超过法定的利率,其债权、债务关系还是受法律保护的)。而这种 套路贷 ,犯罪分子从一开始就是处心积虑地以非法占有借贷人的财产、房产为目的,利用借贷人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通过 双倍借条 、 平账 等手段,将原来不过几万元的借款,在 证据 上飙升到几百万元,进而逼着当事人抵押房产、签订 20年的租房合同 ,或者勾结黑心中心直接 网签 ,一环套着一环,不把一家人的房子骗光,就不死心。这显然已涉嫌诈骗犯罪了。
这种诈骗活动,在不少城市都存在;很多受害人当初只是借几万元的 小贷 ,却深陷 套路 ,被骗得家破人亡。
目前, 套路贷 的最大问题在于,法律似乎不站在受害者一边。 套路贷 的作案手法相当专业,处处披着合法外衣,在民事诉讼证据上做得 天衣无缝 :要欠条,有欠条;要转账记录,有转账记录 所以,这些 套路贷 甚至敢去打官司,而且往往能胜诉。
就民事法庭来说,套路贷的 证据 足够充分,如果不由公安展开刑事调查,法官很难主动查出这些案件背后的蹊跷;而公安机关一般看到有借条,会认为那是民事纠纷,应由法院判决,也不会立案 套路贷 正是钻了这种空子。
对于这种新型的 套路很深 、吃人不吐骨头的金融诈骗活动,法院、公安、工商等部门应该统一认识、协同作战、信息共享,特别是,个别法院的判决被 套路贷 绑架,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 套路贷 的受害者,本身往往有着社会经验差,甚至愚昧等问题,但是,只谴责受害者,不严惩诈骗者,社会公正是不能实现的。
套路贷款 看似 完美犯罪 ,表面上满足了正常借款案件的证据标准,但本质就是连环合同诈骗案,只要公安、法院之间能做到信息共享、案件串并、主动纠问,就能戳破这种画皮。当务之急,是司法、行政部门要对这种金融犯罪的新形式有统一认识。
下一篇::人生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