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澎湃社论
体育改革要 动真格 了,但什幺才算 动真格 ?至少这次 姚主席 带来满满的想象空间。
2月23日,36岁的姚明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在正式成为 姚主席 之前,他是 姚老板 ,经营着上海男篮。这幺多年来,姚明少有的几次提到上海男篮的经营状况,他几乎都是摇着头说, 还亏着钱 。这样一位 体制外 的商业化人物,走上篮协主席的位置,是一种破旧立新。
中国篮球确实需要破除很多 旧现象 CBA和WCBA联赛,作为中国顶级的男女篮职业联赛,球员间动不动 放开打 ,裁判的哨声饱受质疑;国家队新老更替缓慢,国字号球队在国际赛场上成绩不如人意;各地青少年篮球从选材到培养,时常处于脱节的状态,从校园走向职业的篮球人才数量寥寥无几。
中国篮球的尴尬,其实是中国长期以来体育体制的体现。曾经的 体育局制度 ,已不能继续刺激中国篮球的进步。中国篮球壁垒森严的旧体制导致了人才的短缺,比如,山东、辽宁和解放军队出了很多人才,但是流动的机制一直没有建立,造成很多有天赋的人进不了青年队,埋没了才华。
所以在姚明上任以前,那句 让懂篮球的人来管理中国篮球 已经喊了很久。姚明,就是那位 懂篮球 的主席,更重要的是,他不仅懂篮球,而且深谙市场经济导向下的体育产业。
一场中国篮协的换届选举,成了改革的突破口,而姚明甚至成为了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风向标: 体制外 的姚明掌管中国篮协,并且具有决策权、领导权和人事任命权。
这次的换届选举产生了可能是 史上最专业 的篮协领导班子。姚明任篮协主席,阿的江、宫鲁鸣和李金生成为副主席。同时,李金生和姚明分别是CBA公司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
多重身份并且有这幺多前辈辅佐,不仅预示着姚明在任期内会得到更多支持,也意味着篮协的实体化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这是大势所趋,国家体育总局下的很多协会,其实都需要推进 实体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聚合社会资源,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只不过,不是每一个项目协会都能找出一个像姚明这样背景、经历和声望都能服众的标杆人物。而这或许也正是号称 第一运动 的中国足球所面临的两难。
在一片掌声中,必须看清的是,即便姚明成为了 姚主席 ,改革的路还很长。CBA各个俱乐部投资人的共识依旧没有达成,体育局和赛区之间的博弈还在继续,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利益的还需要再平衡。
我们常说:体育改革要 动真格 了,但什幺才算 动真格 ?至少这次 姚主席 带来满满的想象空间。
下一篇::消除天价彩礼,先要消除农村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