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了大师,当个好技师也很棒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3月21日

作者:庞岚

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更多的孩子去学习专业技能,毕业了先当好一名技师,这可以说于家于国都有诸多裨益。

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 教育改革发展 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 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这些年,围绕年轻学生社会上似乎有这样一组 阶段性热点 :每到高考前夕,大家就开始关注高考保障,仿佛考大学是全社会的头等大事,仿佛一点噪音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等高考揭榜,总分状元、各科状元、名校抢生源的新闻不绝于耳,似乎从高考状元身上就可以看到未来的爱因斯坦、莎士比亚;可是,每到大学毕业季,就业的难题又摆在每个毕业生家庭面前。

与此同时,在高校、高考的热闹、喧嚣之外,职业教育的领域安安静静,相关的数据却越来越好看:多年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或许有人会说,大学是培养爱因斯坦的地方,不能以 就业率 来说明问题。但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抒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 我们大学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培养出大师来。

与其让很多孩子大学毕业高不成低不就,倒不如踏踏实实去上个职业学校。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刘占芳认为:这些年来,具有高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和劳动力越来越缺,已经制约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迈进。高技能人才不必毕业于本科学校或者拥有硕士博士的高学位,更应从各种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培养,但这样的学校从质量、政策支持方面还存在很大空间。

更重视职业教育,这也正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谈到的话题。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更多的孩子去学习专业技能,毕业了先当好一名技师,这可以说于家于国都有诸多裨益。

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就业率更高,学生不用过于担心 毕业即失业 ,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而言,更是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先当技师与日后成为大师并不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边用边学,条件成熟后再回炉深造,学习起来会更有积极性和针对性。没准儿,目前的大学没有培养出大师,但初始学历是技校、职高的群体当中,日后反倒能出息几个大师。

另一方面,我们总是在呼唤 中国质造 ,总是谈到日本、德国的 匠人精神 ,却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名牌大学,以后上班只用动嘴不用动手,这岂不自相矛盾?与其艳羡别人的精工匠心,倒不如大力支持专科和技工学校的应用型教育,用实际行动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

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提到的诸多措施中,促进产校融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可以说是非常的务实。让需求与供给直接对接,让学到的东西直接用于工作,这正是职业教育的精髓。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去当老师、让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工作,建立一种 旋转门 机制,这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是非常必要。

除了教育部门的政策倾斜,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角度,也理应适时调整 与其炒作、宣传高考状元,倒不如好好采访一些行业状元,把关注的焦点从难以培养出大师的高校,更多转向培养了无数技师的职业学校。

上一篇:质造无捷径监管要跟贴
下一篇:全面二孩遇冷,就得奖励生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