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创新不能搞噱头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1月19日

作者:蒋理

幼儿哲学教育,应该针对的是老师而非孩子,让老师以哲学的思辨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探索,就如儿童心理学,应该针对老师,让老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让孩子学心理学一样。

据悉,杭州市协和幼儿园给孩子设计的课程以活动情景为主,哲学主题包括 嫉妒 我不喜欢妈妈生小宝 、 认识自我 我为什幺要上学 社会 你必须同意别人的意见吗 死亡 人有没有办法不生病 等等。

看了以上这些哲学课程主题,家长们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在面对孩子的 哲学问题 ,而很多幼儿园的老师,日常工作也在回答和处理孩子的 哲学问题 ,诸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啊?人为什幺会死?人为什幺会生病?爷爷奶奶为什幺会老?这家幼儿园开展的所谓的儿童哲学教育,并非教育儿童了解哲学,而是面对儿童自我认识、自我探索与发展中的各种带有 哲学意味 的问题。

把这些教育归为幼儿哲学教育,似乎也没有错。但是,儿童哲学教育,更适合教育研究者、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可以让幼儿教师、家长懂得怎幺去面对孩子 稀奇古怪 的问题,以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开放性思维,鼓励孩子积极发问。通过重视儿童哲学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爱思考、爱探究的习惯。然而,将这作为一门幼儿课程,却并非幼儿园教育的创新,是将哲学研究和儿童教学混为一谈。

一方面,既然儿童哲学对幼儿很重要,那这不可能通过一门课来解决孩子的哲学问题,而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家长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教育引导幼儿时,都要进行的教育;另一方面,从媒体报道的儿童哲学教育内容来看,给人的感觉是套用时髦的概念,故作 高深 ,与我国大学热衷更校名,让校名 高大上 ,没有什幺本质不同。上述这些 哲学问题 ,在儿童教育读本中随处可见,不同的是套用哲学概念,进行梳理。而这种通过创造一个新概念,来进行幼儿园课程创新的做法并不足取。给人的感觉是在搞创新的噱头,只是新瓶装旧酒,犹如把农村娃 狗蛋 取一个英文名 james 。

就如有家长不理解何为幼儿哲学教育,在上课时才发现老师是在用《喂,小蚂蚁》的绘本,告诉家长孩子在听这个故事时, 他可能会问,蚂蚁是益虫还是害虫? 她或许会问,小蚂蚁如果被男孩踩死了,它的妈妈会不会伤心? 等等,才发现,幼儿哲学就是 这些问题里都蕴含着儿童哲学,就是孩子们在思考自己和自然、动物的关系。所以,假如孩子提出这些问题,别嫌烦,要引导他们继续思考、探索。这个过程就是儿童哲学课程 。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了解幼儿哲学概念,或有助于他们站在哲学高度,来理解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不需要什幺哲学的概念,并不需要懂得 我这个问题,是在思考我和自然、动物的关系 。

幼儿哲学教育,应该针对的是老师而非孩子,让老师以哲学的思辨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探索,就如儿童心理学,应该针对老师,让老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让孩子学心理学一样。针对幼儿开设哲学教育、心理教育,会造成混淆和错乱。在日本,幼儿园设计得很朴素、简单,大多采用原木色调,孩子可以在墙壁上涂鸦,盥洗室的流水装置、通风管道都是裸露的,有的幼儿园还有露天水池,这都是鼓励孩子思考和探索,让孩子感受自然,这其中充满儿童哲学原理,但没有人把这称为哲学课,要让孩子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都在开发园本课程,也在组织幼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开发园本课程当然需要以教育研究引领,但是,不论是园本课程开发,还是幼儿园课题研究,都有玩概念,追求形式上、外在创新的趋势,而教育主管部门或课题立项机构,对此也情有独钟。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课题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学会思考,这会被主管部门认为毫无新意,而如果改为基于儿童哲学的孩子创新思维培养,那就会得到青睐。课程改革和创新,需要的不是 高大上 ,而是回归教育本质,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接地气。

上一篇:车祸现场自拍,社交媒体时代也不能这样刷存在感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