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两岸统一红利多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2月04日

淩昆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时,提出对台新政策并引起各方强烈反响。在这个关係民族命运的重要事项上,香港亦应尽力参与并掌握其中机遇。

对促统要有紧迫感

对台新政首先是定了两岸关係长远发展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调,由经济融合走向政治融合。此外又发出了总动员令,由过去期盼及酝酿统一转向行动,启动促进统一程序,并要求全民族包括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参与。新政将把两岸关係发展带入全新阶段,事实上新政的出台十分及时,乃因应两岸及国际形势变化而作出的务实决策。所谓分久必合,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两岸分治已达70年,到了不能再拖之时。一方面有利统一的因素大增,另方面阻碍因素特别是民进党的「去中国化」及美国干预等行动亦正加强,故对促统要有紧迫感和坐言起行的决心。

为圆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建设现代化强国离不开两岸统一,这样可减除内耗携手并进以竟于成。自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交往不断深化,台湾对推动大陆发展贡献良多,但今后要让交往再上台阶便不能绕过政治分隔的障碍,而要将其彻底消除。统一对两岸是互利共赢的出路,可获取巨大的统一红利,让两岸互补合作的潜力全面发挥。从具体看,红利来自几方面:

一、和平红利。军事对抗部署佔了两岸军力发展很大部分,省下的大量资源可供和平发展之用。二、经贸互补红利。在马英九政府时两岸经贸交往迅猛发展,「三通」全面推行,但后期却因太阳花运动令洽谈服贸及货贸协议均受阻,统一后可消除政治障碍重启商议。习主席更建议两岸建立共同市场,由此可形成关税联盟大利贸易。三、产业及创科合作的分工红利。台湾产业西移不单建立了台商的全球出口加工基地,对提升大陆的机电、电子产业水平更贡献巨大。目前日韩俄欧等多国均积极与大陆寻求共同创新及高端产业合作,台湾若被排斥在外,对发展前景至为不利。台湾本有「东亚硅谷」美称,高科产业本亦发展良佳,但后因受政治民主化干扰致出现空洞化象。统一将可助台重新振兴高科产业,并与大陆共拓海外市场。在微电子、精密製造、高端机电及特色农业、轻工等方面合作机遇尤多,可助台湾经济再次起飞。民族复兴步伐亦可加快,达致目标更有保证。四、外交休兵红利。马英九时期便曾暂获此项红利,两岸不再在外交上内耗的好处明显。统一可永久终止内耗,不会再被外人藉「一中」话题「勒索」。大陆的外交工作少了负担,台湾则可获更多国际空间,还可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抢佔国际商机。五、地缘政争优势红利。中美正进行修昔底德博弈,台湾被捲入漩涡成了美国遏华棋子之一,也激化了岛上的「统独之争」。统一后,台湾政情将相对缓和,又可更专注于完善民主体制,而大陆则可击破美国第一岛链围堵,并进迫第二岛链。

早统一可早获红利

从上述可见,早统一可早获红利,拖一年机会成本的损失便多一年。香港作为中国一部分,对促进统一自不能坐视,并有望能从中分享红利。在「一国两制」架构中,香港同属「一国」,有责任参与促统,而「两制」则令香港有特殊优势可补内地促统的不足。香港的促统功能主要来自:一、完善「一国两制」实践,并由体制创新丰富其内容,从而强化示範作用。二、在经济及人文方面深化港台交往,从而间接推动两岸联繫。香港一直与台湾有紧密联繫,在开放初期,还曾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中介,现因民进党拒统,两岸交往放缓及退步,中介作用又再升温。香港可接触到内地不易接触的社群,及带来两岸间未有的交往方式,及其促统的优势所在。三、在政治上,港府及社会各方须提高警惕,防止「港独」、「台独」合作合流,并站稳反「两独」立场。

香港既有促统责任,当中亦有商机,全港对如何尽责及把握机遇应早作筹谋。港府在这方面自应有所安排并起领导作用。

促进两岸统一红利多
促进两岸统一红利多
上一篇:一襟豪气动神州
下一篇:悄然之间,春运已经发生巨大改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