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力量共建大湾区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2月21日

汇聚力量共建大湾区

万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终于公布,国务院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纲要内容。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助加强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促进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亦有助港澳人士到内地发展。对此,港人是深感鼓舞的。

香港是个弹丸之地,政府虽然鼓励年轻人创业,但规划和配套尚有待完善,特别是,港人实在有必要北望神州,寻求门路。全港各区工商联自2016年已与深圳市南山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援两地青年企业家创业,双方共同打造「深港创新科技孵化基地」,帮助本港青年实现创业梦。2017年,本会与腾邦集团合作的深港商贸科技合作基地正式在深圳福田保税区揭牌,成为首家深港商贸科技合作基地,打造亚洲最大的千亿级商贸科技市场。此外,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也是本会致力打造的,这个基地在纲要中也有提及。

为港人北上提供便利

我们十分乐见纲要在第八章第四节提到,拓展就业创业空间。随着内地快速发展以及中央政府自2012年起推行免试收生计划,允许部分内地高校豁免内地联招考试或其他自主招生要求,直接以文凭试成绩录取香港考生,越来越多香港青年有意前往内地求学就业。免试收生计划逐年录取的香港学生人数,已由2012年的971名增长至2018年的1556名;2018年,经港澳台侨联招试录取香港学生则有2084名,此外还有个别院校在港进行独立招生;相信未来北上求学的香港学生仍会不断增长。这些学子,多是有见内地经济发展迅猛,希望在求学期间建立人脉和普通话技能,有助日后事业发展,其中亦有不少是希望毕业后能在内地就业的。另外,即使没有北上求学,也有不少香港青年希望能在内地施展抱负。有见及此,实有必要如纲要所说「完善区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有利于港澳居民特别是内地学校毕业的港澳学生在珠三角九市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这其实也是中央的一贯政策。去年,国务院发布「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港澳台居民前往内地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就可申领居住证。这对于港澳台居民可说是一大喜讯。有这样的政策,港澳台居民在内地申办各种证件,解决生活所需,都大为方便。

而今,纲要更提出,「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谘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并逐步推出更多试点项目及开放措施。」这样,港澳居民在内地的就业範畴就可以拓宽。

纲要还包括:「实施『粤港暑期实习计划』、『粤澳暑期实习计划』,鼓励港澳青年到广东省实习就业。支持香港通过『青年发展基金』等帮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就业」这些措施是对港澳青年的特别照顾,充分反映当局关顾青年之心。港青苦于向上流动机会不多,如果能在内地获得更多机会,可以说是一片值得投入的新天地。

纲要也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提出:「支援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範围,积极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厂、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中国(江门、增城)『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等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这正是本会所企盼的。

本港商界很重视内地的机遇,特别是大湾区的发展,例如本会就一直致力于引领会员企业与内地工商业界交流,开发合作商机,拓宽香港产业发展空间,节约港企运营成本,为更多港人提供合作及就业选择,故此才建立各种平台和基地。本会深切希望在纲要的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能顺利运作,实现在2035年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愿景。本会也会汇聚商界力量,为大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 卢锦钦

上一篇:在网游面前缺乏自制力不只是孩子的事
下一篇:汉字正音要从众,但不能流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