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湾区教育合作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3月17日

萧楚基

中央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誌大湾区建设踏上新台阶。香港教育界应充分利用本地和内地的不同优势,达致香港与内地教育界互利共赢的局面。本文将由幼儿教育到专上教育的「纵面」,以及由学生到教师的「横面」两个方面,阐述香港与内地教育界于纲要中的合作空间。

纲要指出,到了2035年,大湾区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届时基本实现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因此,香港教育界的眼光不应只集中在本地,而是要放眼大湾区。将来无论是学生抑或教师,到内地接受教育或任教绝对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而本港和内地的科研和学术交流,也只会越来越频繁。

合作办学育人才

笔者先从「纵面」阐述香港与内地教育界的合作空间。大专教育方面,纲要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鼓励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并支持建设国际教育示範区。香港拥有多所世界级的优质大学,其中三所大学更跻身全球大学排名前50位,足证香港的大学在学术领域已获国际肯定。目前部分香港的大学已在内地城市合作办学,累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相信对提升香港及内地高等教育水平绝对有正面作用。

此外,纲要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于不同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将来港人和内地居民互相跨地域就业也将成为新趋势。澳门的旅游业优势、香港的金融服务业优势,及内地的创科和工业优势,均有助培育不同方面的人才,因此香港职训局辖下机构、文凭课程以及其他成人教育课程,与澳门及内地的职业教育机构绝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在中、小学及幼稚园方面,纲要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笔者相信透过粤港澳三地幼、小、中学的相互交流,能有效拓阔本地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并借鑒其他地区的教育优势,以提升本地教学质素。近年香港积极推展STEM教育,而内地学校则强于国文及数学教育等,相信两者有极大互补空间。而香港的办学团体也可考虑到内地开设提供本地课程的港澳子弟学校。

内地就学教学更便利

至于「横面」方面,纲要对香港学生到内地就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持回乡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可享有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为方便到内地就业的港人子女于内地就学,鼓励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若将来选择回港就读,也不必担心衔接问题;若港人子女选择于内地继续升学,则会透过扩大内地学位供给,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参加高考,并研究赋予港澳居民子女在内地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权利。

在教师层面,纲要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为香港教师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虽然目前内地教师的薪酬普遍低于香港教师水平,但笔者认为,随着国家高速发展,香港和内地教师的薪酬水平会逐渐拉近,个人的发展和晋升机会亦会更多;此外,香港大部分教师均拥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又怎会囿于地域的限制?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香港教师到内地任教。

正如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早前回应传媒提问时指出,局方正与内地讨论香港合资格人士到内地任教,及港人子女在内地就读政策的详细安排;局方亦与本地的办学团体探讨在内地设立港人子弟学校的意向。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充满挑战的国际大环境下,香港所有教育持份者必须牢牢抓紧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香港和国家构建更好的未来。

推动湾区教育合作
推动湾区教育合作
上一篇:「赵宇案」召唤法律创新
下一篇:在妇女节,很遗憾看到“女职工怀孕被解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