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报纸加价有感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3月17日


香港华人革新协会副会长 文满林

今年以来,本地中文报纸大致从8元加价至10元。论加幅达25%,都可谓冠绝全港七十二行也。但是,若从报纸近几年未曾加过价计算,这个加幅就未算过高。难得的是,报纸一加加两元,仍有不少捧场读者照买如仪,似乎未受加价影响,可谓异数。更难得的是,近十年报纸面对免费报纸及手机功能的夹击下,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仍然有其存在价值。谁说传统报纸遭到厄运,迟早遭到淘汰?究竟根由在哪裏,倒是值得考究和深思的。

价钱实质缩水

笔者是个报纸迷,打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买报看报,那时年方十四五岁,是个三行学徒,报纸每份卖一毫。当年一毫子,可买两碗白粥或两条油炸鬼,足够一个早餐,吃饱了就开工。从六十年代开始买报看报一直至今,达50多年,从未间断,一日不看报纸就周身不舒服。而报纸售价就随着时间年月的推移有所调整,由1毫至两毫;由5毫至1元;由1元卖到两元;由两元逐级跳到5元、8元及10元。算一算由六十年代初报纸售价1毫到今时今日10元一份,累积升幅100倍,可谓惊人。然而,由于报纸售价基数细少,就算升幅100倍,也不过是10元而已。当下10元价值,似乎不及六十年代初的1毫价值那幺管用,因为当下10元只能买到一条油炸鬼或一碗白粥白饭而已,其价值相对「缩水」一半。由此观之,当下报纸卖到10元一份,看似好贵,其实不贵,只是银码大了,实质比六十年代初一毫子还不如。

早在十多年前,当有免费报纸面世时,有不少社会人士及一些评论员、学者甚至是报纸行业同仁就发出一种悲观的论调,认为售价报纸迟早会被免费报纸打垮,就算不被打垮,前景也非常黯淡,尤其手机功能大行其道,打开手机什幺新闻及资讯都有得看之后,售价报纸必定「死梗」。弔诡的是,时至今日,售价报纸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过来,还要加价。若从营商逻辑来说,售价报纸应考虑减价促销去抵销免费报纸及手机新闻功能的冲击才是,以求薄利多销,稳住读者。由此看来,售价报纸同仁究竟往哪方面想?业界必有求存求生之「后着」和依託才加价。

充实内容 吸引读者

所说之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和市场变化当是加价的一个原因,然而最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信心问题,就是售价报纸加价之后对读者的影响,有没有信心吸引读者、维繫读者,稳住销量。这是售价报纸面对免费报纸及手机冲击都加价的关键所在。售价报纸之所以面对免费报纸和手机的冲击而不被淘汰,最主要是售价报纸之内容、版面与免费报纸有所不同,包括各种新闻、资讯以及各类型副刊、专辑等等,是免费报纸所没有的、办不到的、无法比拟的。

作为一个长期读者,报纸加价固然是一个考虑,但考虑更多的是报纸的内容是否充实以及文章质素,若能包罗万有、图文并茂,就会吸引读者花钱买份报纸来看。否则,莫说加价,就算减价,也不会吸引读者购买。笔者也曾在港铁站及街边取一些免费报纸看,但始终吸引不了笔者成为拥趸而抛弃售价报纸。对免费报纸随便瞄一下便算,真的是半小时寿命。取其免费报的多是阿公阿婆这一群体,他们除了看广告哪裏有平价、减价东西出售之外,另一用途就是送到废纸店出售。

从社会的普遍反应来说,售价报纸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仍是吸引读者的。只要充实内容,保持质素,售价报纸不但不会被淘汰,或许还会迎来七十年代时的风光。

对报纸加价有感
对报纸加价有感
上一篇:减税红包重在落袋
下一篇:谁真爱台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