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深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没有让关于科学和天文的讨论延伸,却意外地让「视觉中国」这个中国最大的图片平台陷入麻烦 因为主张对黑洞照片拥有版权,视觉中国大肆向使用图片的各类媒体「维权」,不仅引发一众媒体的反弹,更遭拍摄图片的天文台「打脸」,直言视觉中国不拥有黑洞照片的版权。
而让事件「质变」的是,有官媒发现视觉中国还对国旗、国徽、企业标誌等特殊图片号称拥有版权,于是官方网信办介入事件,视觉中国及其关联企业全景通讯闸闭网站进行整改。在资本市场上,视觉中国股票也迅速跌停。时至今日,事件仍没有最后平息的迹象,视觉中国极可能陷入「名利双输」的结局之中。
作为图片供应商,视觉中国通过与知名图片机构的合作和众多摄影师签约,广泛获取图片来源,从而为传媒、创意、广告等对高质量图片要求较高机构提供了稳定的图片内容来源。对这些机构来说,因为有了视觉中国的存在,他们便多了一个获得丰富的图片资源,亦可以节约自身培养或僱佣摄影师的成本;视觉中国依靠售卖版权内容获得收入的模式,客观上就要求其必须签约、供养一批优秀摄影师。众多缺乏机构支持的优秀独立摄影师乃至摄影爱好者,由此多了一个获取收入的来源,进而促进了中国摄影行业的兴旺和整体水平提高;另外,作为大型的内容授权平台,视觉中国既有资源也有动力去进行维护知识产权的行动,解决了单个摄影师难以独力维护知识产权的弊病。而视觉中国过往发起的一些诉讼,从客观上有助遏制国内漠视知识产权的歪风邪气,对于中国版权观念的普及和重塑亦有重要意义。
钓鱼式维权 勒索天价赔偿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视觉中国沦为今日下场,决不是没有原因的。事实上,视觉中国在以下几点错的非常离谱。
第一,视觉中国打?「保护版权」的幌子,却利用没有版权或版权不属于自己的内容来搞「碰瓷式维权」。就如本次事件爆出的黑洞照片、国旗、国徽等图片一样,视觉中国通过将大量无版权或开放版权的内容「盖戳认证」,佔为己有,进而指控用户「侵权」、要求赔偿,本质上就是利用用户的信息不对称和对版权规则的陌生,妄图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榨取机构的赔偿。这样的行为不仅涉嫌诈骗,甚至还影响新闻自由以及信息的自由流通。
第二,在知识产权的「维护」手段上,视觉中国採取了种种过当甚至涉嫌勒索的行为。正常来说,对于一般的侵权行为,消除侵权行为和适当的补偿无疑是正当的。但视觉中国却利用了中国版权观念尚不清晰和普及的「市场蓝海」,动辄採取「天价索偿」或诱导「长期合作」等方式,威逼利诱涉嫌侵权的机构给予超出合理水平的补偿或被迫进行「商业合作」;尤其过分的是,视觉中国还经常有意识的放出部分版权内容,诱导用户免费使用再对其进行控告。这种「钓鱼式执法」的模式,即使一些经验丰富的大型机构亦防不胜防,更不论众多经验资历尚浅的年轻编辑和小机构。这一系列明显过当的「维权」行动,已经威胁到了不少机构和用户的正常运作。
第三,在内容审核和把关上,视觉中国管理严重缺位。除了将国旗、国徽、企业标誌等本没有版权的内容佔为己有,视觉中国的图片还有错误标注中国「首都」、侮辱英模英烈等把关不严的政治性问题,并推脱原因为用户上传,伤害了众多网友的情感。从本质上说,这除了显示了视觉中国对《国旗法》、《国徽法》、《商标法》等法律的漠视,更有推脱责任,管理审核不严之嫌。
讨伐视觉中国正及时
当然,对视觉中国的讨伐,并不代表对中国仍广泛存在的内容侵权行为的维护,亦不意味中国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会「开倒车」。相反,对于正处在改善中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来说,视觉中国事件的正确处理,恰恰将是一次及时、有效的观念普及,或将加载中国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之中。


下一篇::奔驰4S店“顶风涨价”,金融服务费到底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