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潘锡堂
台湾蔡当局多次指控大陆「散播假消息」,其安全机构日前赴立法院的报告,更直指大陆直接对在台陆媒或「同路媒体」提供特定报道内容及带「风向」,甚至在备询时还表示,「同路媒体」是他们发现有部分在台媒体宣传内容与报道口吻均与大陆对台威胁言论语调相通,包括电子、平面媒体及网红都有成为大陆「同路媒体」的现象。但被问及「同路媒体」具体为哪几家时,备询的安全机构副首长皆以情报工作为由不愿透露,遭多位立委批评讲话不负责任,带风向充当打手。
「同路媒体」指控严重
其实,台湾安全机构认定岛内有大陆的「同路媒体」,堪称很严重的指控,必须严肃面对,不能只是随意说说,应该要提出确切的证据,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大陆与「同路媒体」接触的证据;第二层,「同路媒体」的内容看似被同化的可信证据,但切勿随意挑选几个个案即草率认定,应可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量化与质性方法,方可较準确认定;第三层,「同路媒体」影响或分化台湾的确切证据,必须运用「效果分析」方法,断不可自说自话或「先射箭、再画靶」。
事实上,蔡当局上台3年来施政失能,民意支持度每下愈况,为了争取胜选连任,竟不惜升高两岸对立,製造「反中」与「恐共」的意识,进而假借台湾安全与防护民主之名,「抹红」反对党与媒体,企图製造寒蝉效应。台湾安全机构提出此种毫无具体事证支持的指控,堪称放弃情报中立原则,曲意迎合主政的民进党,令民众难以接受。
好不容易,台湾走过白色恐怖时代,现在民进党又走回当年威权老路,不听话、常批评时政的媒体,遭打成「大陆同路媒体」,甚至遭受不忠诚的指控,无异于民主与言论自由的大倒退。尤有甚者,蔡当局最近还进一步假借必须防堵大陆对其政经系统的渗透,拟制订完整的反统战、反渗透法案,藉以全面反制媒体、商业等新型统战模式,条文主要将针对媒体、商业等较新的统战模式设计,特别针对「假新闻」、「间谍活动」与「大陆在台代理人」等三大统战方向手。其中,「大陆在台代理人」则分两大部分,包括阻断大陆用以渗透台湾的各种资金流,及对「中资挹注的媒体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新闻自由限制。
为大选埋伏圈套
前述该项法案的立法目的极其可议,不仅不乏具有压制新闻媒体、异议人士及故意入人于罪之心,尚且起心动念企图将非其族类者罗织为「大陆在台代理人」而予以惩处。该项立法主旨不禁使人回想起1949年以后国民党来台的戒严时期,经常恐吓民众并把提出异议者都说成是「大陆同路人」加以处置,甚至用这种「恐共症」持续戒严。
再进一步言,若依蔡当局的逻辑,蔡英文民意支持度低迷不振并非是治理无方,而是假新闻中伤,假新闻的来源是大陆,因此这属于台湾安全问题的範畴,任何人只要批评蔡当局,均全部属于假新闻,都可能是大陆的同路人与打手。可以预见,蔡当局此套「大陆谋台日亟」的论述,将可能贯穿整个2020年选举,而所谓「大陆同路媒体」则是先埋伏好圈套,凡是不支持蔡英文选2020年的媒体,或是政治不正确的媒体,或是没有主张「反中」「抗中」的媒体,甚或是支持蓝营选2020年的媒体,均会被打成「大陆同路媒体」,意图煽动选民情绪,升高两岸敌意,以达到动员催票的目的。
总之,一个负责任的台湾当局,应有能力结束两岸敌意,使得两岸关係得以和平发展,而非千方百计全是为了胜选而不惜进行恶劣的政治操作。如今民进党为了维繫其岌岌可危的执政权力,不惜指使情治安全机构「抹红」不愿扮演蔡当局宣传喉舌角色的媒体,动辄以含沙射影的方式,进而创造「大陆同路媒体」的名词,意图迫媒体就範,实令民众痛心疾首,不禁大叹「媒体与言论自由的距离愈来愈远」。


下一篇::南阳神车,谬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