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协会成员 赵阳
本地第三波疫情持续恶化,特别是这两日,疫情单日新增数量连续突破新高。疫情不但给市民带来了生命和健康危险,更在从多方面破坏城市运转的秩序。有超市再现抢购,从厕纸到大米等多种日用品都被各大超市无奈限购。这反映出公众对抗击疫情、战胜疫情存在恐慌心理。我认为,越是在这样的时刻,以在港央企为龙头的中资企业,越应该站出来、挺起来,进一步做好保障民生工作,履行好中资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让香港公众在危难之中更加深刻体会到:有央企在,就有信心;有中央做后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中资企业应加倍努力
一直以来,中资企业在保障香港民生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华润、中旅、中粮、粤海等驻港中资企业便肩负起向香港供应鲜活农副产品和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物资的重任,华润的五丰行更是被市民誉为香港人的「菜篮子」。据统计,香港逾百分之九十的活猪和牛、百分之七十五的淡水、百分之七十的鲜活家禽、百分之五十二的小麦粉、百分之二十六的食用油、百分之二十五的电力等都由中资企业供应。中资企业助力民生也充分体现在这次抗击肺炎疫情上:中资企业坚定支持配合国家与特区政府採取措施,带头不裁员、不减薪,与市民共渡时艰;招商局集团通过大幅增加物资调运、仓储、投放等千方百计保障大米粮油供应;持续的疫情对香港中小企业经营、金融市场稳定和普通市民收入都造成了冲击,中银香港、招商局集团等中资机构第一时间推出「还息不还本」等诸多金融服务支持措施,并想方设法为两地抗疫提供金融支援和业务便利,针对性强、实效突出,在业界起到了示範和引领作用;中石化採取「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等有力措施,保障香港地区油品的稳定供应。
下一步,在港中资企业要主动作为,做改善香港民生的助力者,保供应就是保民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背靠内地、联通全球的资源和物流优势,继续稳定货仓储备,千方百计增加市民必需食品和关注商品的供应。
助港融入国家战略
央企履行责任的底气来源于实力。国务院国资委16日发布数据,今年6月份,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16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6%和5%。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当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进入二季度以来,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明显改善,收入和效益降幅持续收窄,特别是5月份以来央企生产经营加速好转。
相较于港资和外资企业,中资企业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包括资金、人才、组织效能等。特别是,由于在港中资企业一般在内地有规模庞大的产业布局,对于国家战略的敏锐度更高、融入度更广。以「一带一路」为例,以招商局集团为代表的驻港中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港口、航运、物流、金融等产业的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践行国家倡议,不论是斯里兰卡的科伦坡码头还是东非要塞的吉布提自贸区建设,都带动了香港资本和行业管理经验的示範效应,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反响。下一步,在港中资企业应该积极作为,做香港融入国家战略的带动者,要在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科技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充分利用在港企业制度优势和国企资源优势,从「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企业所能」中找準结合点,聚焦香港金融、贸易、航运三大国际中心和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拓展专业服务等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创新科技等新兴产业,带动香港经济转型升级;多与香港中小企业以「併船出海」的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共拓商机;主动推进医疗、康养、教育及青年创新创业等重点项目落实,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共同家园。
下一篇::【人民锐评】戴耀廷的拙劣表演还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