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嫖娼人员,纯属偷懒无能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1月07日

作者:澎湃社论

即便少数地方不是为了 扬官威 ,而是为了震慑犯罪本身,那如此 严打 也是治理上的偷懒或无能。

又见示众,虽然不是押解游街,但张榜公示也同样有杀伤力。

贵州凯里市近期开展扫黄禁毒行动,为 警示教育更多的人员 ,当地警方在对涉案人员进行惩戒的同时,还制作了 曝光榜 曝光其事迹。

这次凯里警方制作 曝光榜 ,将震慑对象锁定了涉嫖涉赌人员等。尽管当地媒体称,榜单 对姓名、人物头像等要素作了处理 ,听上去似乎不侵犯当事人隐私权、肖像权, 可从图片看,这些处理相当粗糙,只是将个人姓名中的一个字用 某 字隐去,而头像也只有眼部被打码,何况榜上还有家庭地址等信息。

对熟人而言,要辨识起来或许不难,特别是在流动并不频密的县域范围内。因而这难消侵权之虞。而 警示教育 并不能作为侵害隐私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有些道理是老生常谈,可从现实看,常谈还得继续谈:涉嫖娼或赌博,通常只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制,不是犯罪。

对那些被公示者来说,他们已经被行政拘留,受到了法律处罚,再对其张榜公示,无异于搞 法外施刑 对其 事迹 进行公告,就是公然施加 羞辱刑 ,这超出了他们应承受的法律代价。当地警方此举,并没有法律依据。

值得反思的,是为什幺某些地方、部门总是这幺迷恋 公示 。前不久陕西兴平公捕才在社会质疑声中以官方道歉收尾,凯里警方又玩起了 示众 ,怎幺就不能从别人 吃一堑 里自己 长一智 ?

依照福柯的权力理论,示众实质上是恐吓与羞辱,是要树立权力威仪,强化权力秩序。权力存在感的自我确认与强化,或许正是各类示众的根本目的。即便少数地方不是为了 扬官威 ,而是为了震慑犯罪本身,那如此 严打 也是治理上的偷懒或无能。到头来, 无正义的伪法治 往往跟 无法治的伪正义 形成闭路循环。

上一篇:一句“谢谢聂老师”,是科学对人文的谦恭
下一篇:为什幺要逃离微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