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为便利粤澳地区港人回港而推出的「回港易」计划于昨日开放登记,香港市民在计划指定网上系统预约登记后,可于登记日当天经指定口岸入境香港并豁免检疫安排。此项计划虽只是香港口岸单向开放,但也是香港实践逐步恢复通关迈出的重要第一步。希望港府可以不断检视计划实施情况,令「回港易」可以更便利便捷,满足更多市民需求。
首阶段「回港易」设有诸多限制要求,比如申请登记人必须持有香港身份证并年满18岁,未满18岁的居民须由家长或监护人代替申请;而且计划暂时只对广东和澳门地区开放,其他内地城市的港人暂时还不能享受这一通关便利,如若港人在14日内曾离开粤澳亦不能登记;此外,申请人须在过关前三日内在粤澳指定检测机构进行病毒检测,并上传阴性检测证明至香港卫生署电子健康申报系统以取得「绿色」二维码通关;更值得注意是,现时每日额度只有5000个,包括深圳湾口岸3000个和港珠澳大桥口岸2000个。
在计划实施初期设置以上诸多限制可以理解,毕竟为了保证安全通关,但日后随着计划顺利且恒常进行,港府应考虑逐步放宽限制,令港人回港更便利。首先是扩大每日限额,昨日开放登记首日,截至下午5时,就已有逾8900人预约下周回港,足见需求之大。香港关口从年初封闭至今,许多港人被迫滞留内地,如今港府终于放宽针对港人回港豁免检疫要求,自然会有许多港人争相申请,因此港府应该增多每日过关限额,满足市民回港需求。其次是延长病毒检测有效期,现时登记「回港易」须提供3日有效期病毒阴性检测证明,这其实给港人造成许多不便,适时延长检测证明的有效期,可令港人有更多弹性时间检测和上传证明。另外,「回港易」计划覆盖範围和对象亦可以进一步扩大,比如下阶段可开放至内地所有省市区。虽然大多数港人生活居住在粤澳,但仍有部分港人分散在内地其他地区,「回港易」不应该将这些港人拒之门外。而且,港府亦有计划扩大「单向免检」的适用範围,允许粤澳地区的内地或澳门居民亦可透过「回港易」来港,这是值得期待的措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恢复三地人员往来流动对本港经济复苏具有很大刺激作用,特别可帮助服务、旅游、酒店和零售等濒危行业。
当然,「回港易」若要真正达至市民所期待的「便利」预期,还需要实现与内地和澳门「双向免检」,届时才可谓真正「便利通关」。现时通过「回港易」回港的市民可以免去在港14天隔离检疫,但市民返回内地和澳门仍需要受限于14天隔离检疫,这对本港许多需要跨境流动的市民造成了很大阻碍。许多市民已呼吁「双向通关」多时,惟香港疫情反覆、一直未能实现本地确诊清零,制约了本港与内地和澳门恢复通关的步伐。因此,香港抗疫必须以「本地清零」为目标,才能早日与疫情受控的地区恢复往来。市民不仅需要「回港易」,也需要「离港易」、「来港易」等更多便利的互通关口措施。(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下一篇::【商报时评】抗疫成功须全民自律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