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报评论员 万青
一直只闻楼梯响的美国加息终在昨晨靴子落地:美联储公布,将加息25点子至0.5至0.7厘的区间。这是美联储一年里首次加息,亦是十年来的第二次加息,这一决定并未出乎市场意料。但与此同时,美联储局内委员还将明年加息预测由9月会议时的2次增加至3次,引发美联储货币政策「转鹰」的预期。相关决定引发市场剧烈反应,美元立刻抽高至14年高位,美元指数站上103关口,美债亦同步升高至近年高位,美股三大股指则出现集体下跌。与此同时,欧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2003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日圆兑美元汇率亦跌至10个月新低,现货黄金跌破1130美元/盎司;原油、白银等大宗商品亦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观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连续推出三轮量化宽松,不仅引发各国央行相应的宽松措施,更令全球市场资金「水浸」。在内地和香港,大量投机资金的进入令到社会消费品价格不断走高,楼价连连创出新高;在国际市场上,氾滥的流动性亦大幅推高了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亦令大宗商品创出高价。如今,美联储重启加息,并加快加息步伐,势将吸引大量资金回流美国,聚集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将面临破灭之虞,国际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亦将面临短期紧张的局面。昨中国内地市场出现罕见的「债股汇三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6.93附近,再度接近7算大关;五年期、十年期国债则双双接近跌停;沪深股市亦双双走软,金融股带头下跌。在其他新兴市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股汇受压局面。
应该说,此轮美元加息乃是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必然结果。数据显示,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达到2.9%,高于市场预期,亦是2013年以来的最快增速;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2007年7月以来的新高;就业与通胀数据亦表现乐观,足以支持加息。尤其是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其扩张财政和大幅减税的政策主张,亦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波「特朗普行情」。事实上,市场早已对此次加息有充分心理準备,若非英国脱欧、欧洲恐袭、特朗普意外当选等系列黑天鹅事件打乱了美联储的加息步伐,本次加息也不会在延宕将近一年之后才发生。已经有市场人士预计,美国经济的此轮强势或将持续到2018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备,应对美国加息带来的沖击。
总体而言,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环境下,对于美元长远加息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不能不察,要妥善应对,稍有不慎则很可能陷入「多杀」的被动局面。例如,在美元「汇息双升」的巨大压力下,人民币汇率不仅将继续面对贬值预期,内地还必将承受更大的走资压力。对于负债比例较高、同时泡沫严重的房地产业来说,极有可能首当其沖面临沖击。而且随着2017年个人外汇额度的更新,中国外汇储备极可能面临再度减少的压力。当然,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和持有大量美债的中国央行来说,美元加息和走强,仍是利好。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转危为机,考验当局智慧。
下一篇::推行全民退保须考虑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