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静的深圳河畔,正处在两地史上最大一轮联合开发热潮的前夜。在昨日进行的深港合作会议上,港府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开发的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香港和深圳将在占地为科学园四倍的河套地区共同开发「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通过建立重点创科研究合作基地以及相关高等教育、文化创意及其他配套设施,吸引港深两地及其他国内外顶尖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进驻。特首梁振英致辞说,发挥好香港和深圳的协同效应,双方都可以提取新的和巨大的动力,并认为「这样的动力将不下于三十多年来深圳改革开放的动力」,足见特首对这一项目报以相当殷切的希望。
深圳在创科事业上的成就有目共睹:过去数年,深圳市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录得年均9%的增长,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中兴等科技企业的名字,如今已是蜚声国际。尤其重要的是,科技创新的氛围加上制造业的底蕴,让深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科技产业链──美国《福布斯》杂誌认为,深圳已经成为全球创业者的「梦工厂」;《经济学人》则将深圳称为全球硬件的「首都」;《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罗 斯加鲁菲(PieroScaruffi)特别赞扬「深圳是最像硅谷的城市」。
其实深圳的诸多创新科技成就,也离不开香港的加持。刚刚在2016年内地上市公司市值榜上超越多家国企巨头而傲居首位的腾讯,正因为当初选择在港上市,才会一再渡过难关取得今日成就;已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占据近半市场的大疆科技,其在港受教育的创始人汪滔就表示:「假如我没有去香港,便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的创新公司「第四範式」,其首席科学家正是来自于香港科技大学的杨强教授。发达的金融体系、高质量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强劲的人才吸引力,保证着香港能够继续在创新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单兵不成勇,独木不成林」。深港两地的优势若能协调与合作,定能产生「1+1 2」的奇妙反应。正如港科院院长徐立之指出,香港上游的基础科研能力非常强,而深圳的高新科技生产有优势;若两地能在河套区有机结合,可达致双赢。可以想像,以香港之「智」加以深圳之「勇」,双姝合璧,有朝一日超越硅谷也绝非癡人说梦。落马洲河套地区,正是落实这一构想的最佳地点。
河套地区处于深港之间的黄金连接点,兼有交通便利、面积广阔、环境优良等多方面优势,是发展创新科技和高等教育、深化两地合作的不二选择。早在2007年就被列入十大建设项目之一;2012年,梁振英亦雄心勃勃要将这里建成「特区中的特区」。但基于复杂的历史及法律原因,河套发展大计始终进展缓慢,令人失望。可喜的是,根据昨日的备忘录,深圳方面已确认特区政府拥有河套区土地业权,采用香港法律,预示着河套发展已扫清最大障碍。接下来,就看两地如何携手为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创科中心、打造两地经济新引擎而努力了!
今日时报评论员 万青
下一篇::营造理想环境 速推河套创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