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时报网讯】记者余江强报道:「2018香港商界最关注的10件大事」的评选活动已经截止投票,结果将不日公布。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主席巢国明高度肯定这项年度盛事,有助大家回顾过去,展望将来。他指出,高铁港段和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已令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成型,而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方案有望在新的一年出台,将有利香港加快与内地融合,发挥所长、为国家所需作出新的贡献。
内地巨变翻天覆地
内地改革开放,巢国明是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1992年,他到番禺投资开设制衣厂,占地3万尺,聘请员工400人,纾缓了香港缺地发展和劳工短缺的问题。该厂后来由中外合资的三来一补变为全资拥有,他亦乘势再于广西贵港市投资开厂,又聘员工200多人。在投资内地的初期,他像其他港商般,饱受交通不便的辛酸,回厂每每要花上三四个钟头。他笑称,「如今有了高铁直通广州南站,路程时间节省一半;去广西贵港市的厂,坐高铁可以即日来回。」
巢国明亲身感受到内地的衣食住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他最大的感受是制衣产品的通关日见便利。昔日报关查货,手续繁复,费时失事,如今报关电子化,手续简化,对营商者很有帮助。「信誉良好的厂商,出货时可经电子网络报关,不用进关场验货,免却花时间排队轮候,效率大幅提高,时间好掌握,尤其是中秋前赶货空运,不再担心排队等通关而赶不上飞机。」
贸易战冀终能协商中美爆发贸易战已数月,巢国明指纺织品暂时未受到影响。港府在协助港商应对是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加码为中小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贸发局亦带厂家到东南亚找供应商觅货源等。内地人民币币值下调5%,部分货物出口退税率有所提高,他相信有助应对贸易战的冲击。「这场仗不会短期完结,也不可能重回开战前状况,双方要静下来协商。最不想见到美国把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加徵关税10%,制造业10%的毛利,将付诸流水。」
有美国买家向他分析,中价的纺织品是民生必需品,一旦由10%的关税加至20%,会令零售价大增,消费者定群起反对。况且成衣并非高科技,对美国家安全全无影响,特朗普无必要对民生用品作出太大动作。
内地挺港科创基地
巢国明表示,上月中,内地和香港签署CEPA货物贸易新协议,由今年元旦起6000项香港原产货物出口内地实施全面零关税,对中小企会员的帮助很大。他指开发科研成本可以计算于成本中,是鼓励港商多做科研工作,支持香港打造科技创新基地。「习主席去年回覆香港学者,明确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家科研经费可以过境香港使用,特首在施政报告拨出大量资源予创科方面。这正是发挥香港所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香港是独立关税区,美国不针对香港制造,香港具有『一国两制』,金融、服务、法治等独特优势,香港的大学科研成果在全世界知名,只是过去政商界捉到鹿没有脱角。香港要在创科上急起直追,不再为他人作嫁衣,可以引发香港第二个发展高潮。」
他表示,由高铁、大桥以至新口岸,粤港地理位置制造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方案一旦出台,将百分百加速大湾区的融合,13个城市将是功能性分工,互补不足,各自作出贡献。大湾区这个大舞台,将会百花齐放,庞大市场会吸引港人再投资。
下一篇::「厂商会奖学金计划」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