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时报网讯】记者张芃芃报道:由本报举办的「2018年香港商界最关注的10件大事」评选活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评委之一的香港新界总商会副主席周骏达认为,「中美贸易战」、「香港居民内地居住证」、「高铁香港段通车」等都是他关心的大事。对于中美贸易战的未来走向,他预计美国不会轻易化干戈为玉帛,港企仍须未雨绸缪。
厂商预订隔年货有备无患
主营珠宝生意的周骏达,对于香港稳定自由的营商环境向来赞赏。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战逐步升温,他的企业正面临不少挑战。他说:「虽然珠宝业目前未受直接冲击,但长远来看,此战必定影响民生、阻碍消费,将对零售业予以重创。」据他分享,由于特朗普早前宣布美国将于2019年起加徵25%关税,近期不少香港厂商正加班加点在美多落订单,尽量减少高关税所带来的损失。「我了解到,不少商家抱持『有备无患』的心态,提前预订好至2020年的货,所以在圣诞假期都要开工,不敢懈怠。」
在此多事之秋,他表示,此战局势尚不明朗,不容乐观,须做好「烽火连年」的準备:「美国不会轻易放过中国,贸易战一定会继续打下去,只有知识产权等纠纷解决后美国才会收手。」他预计,贸易战仍需2年才能停火,在此期间,中国应抱持开放的态度与美国积极「bargain」,以打破目前僵局。他续说,「日前华为副总裁孟晚舟被捕一事,其实是中美双方就贸易战的一场博弈,华为便是特朗普手中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孟晚舟的被捕与保释都反映了中美矛盾的加剧与缓和。
内地居住证外须添优惠
此外,港澳台居民可申领居住证的消息,令周骏达倍感欢欣。他强调,居住证不代表移民,它只是方便香港居民去内地生活。他说:「微信、支付宝等前沿的支付方式如今已渗透到内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但是对香港人来说,想在内地享受这些便利服务却困难重重,因为我们没有内地身份证,根本无法注册。」居住证的出台,让他深刻感受到「互通」的含义。
他认为,此举不仅给香港市民提供了深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机会,而且帮助国家拉近与香港的距离。在他眼中,内地庞大的市场与多于香港的发展机会是他投资内地的主要理由。「去内地打工也好,投资也罢,所需的成本很低。打个比方,在香港做一个成本2000元的订单,内地可能只需200元。我有位朋友每年要在内地待8个月左右,居住证给他一个安心在内地安家置业的机会。」小小证件背后的机遇,将在未来诱使更多港人到祖国看看。
同时,他亦提出自己的担忧:「申请居住证要面临复杂的税务问题,即在内地待满180天后,境外所得有可能被徵税,且徵税比例比香港高,令不少想去内地发展、又重视私有财产的港商感到纠结。」他认为,居住证的出台只是一环,政府仍须改进相应配套政策,给港人多些优惠。否则,居住证只适用于退休老人或无资产的创业者,难以吸引财力雄厚的港商赴内地投资。如果说居住证为港人在内地安家提供可能,高铁香港段的开通便真正实现两地居民常来常往的美好愿望。高铁开通不久,周骏达便从香港搭乘高铁,体验一次「朝发夕回」之旅。「我之前去潮州考察不是开车就是坐大巴,算上过关时间要用6小时。一地两检和高铁让漫长的旅程缩至2小时,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明日大屿冀官员放手去做
高铁开通已3月有余,而「反高铁」声音却依旧不断,令周骏达感到费解。「国家通高铁的初衷是帮香港一把,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分明是件好事,我无法理解立法会为什幺有人反对,他们到底在害怕什幺?高铁并不会影响『一国两制』的践行,只会为香港带来新机遇。」他坚信,今后越来越多理性的港人会搭乘祖国提供的便车,与国家共享高铁带来的红利。
生长于香港的周骏达,对这座城市每一次成长都密切关注。超级台风「山竹」令他感触颇深,他认为近年频发的台风是由环境恶变引起的。「我活了50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吓人的台风。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挡,希望大家在做好预防的同时,能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明日大屿计划」亦是他关注的热点。他指出,香港社会矛盾日趋严重,该计划将有效缓解就业、住房、交通等长期积压的问题。由于计划正值研讨阶段,他鼓励官员放手去做,与市民同心同德,保障多数人的利益。
下一篇::袁家乐:香港继续发挥窗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