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牵住産业扶贫“牛鼻子”因地制宜拔“穷根”

来源:政府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21日

我省去年投入农业特色産业扶贫资金12.42亿元,实施项目1360个
牵住産业扶贫“牛鼻子”
因地制宜拔“穷根”

用扶贫贷款入股葡萄种植企业,三亚北岭村18户贫困户喜领万元分红;参与种植百香果半年时间,临高多文镇凤雅村6户贫困户人均分得2000元……新年刚至,我省産业扶贫工作佳音频传。

2017年,我省牵紧産业扶贫“牛鼻子”,投入农业特色産业扶贫资金12.42亿元,实施项目1360个,在省农业部门指导下,各市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特色産业精準脱贫工作,筑牢贫困地区産业发展基础。通过发展特色産业,完成了脱贫和巩固提升16.3万贫困人口的年度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産业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罗担村黎凑村民小组,漫山遍野的益智已抽出新芽。“等到5月份,又能收穫了。”黎凑村民小组组长王国龙説,正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发展林下种益智、发展养蜂等项目,让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45人中的29户129人顺利脱贫。

省农业厅産业脱贫办公室主任李蛟进透露,去年,省农业部门整合农业産业发展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5个国定贫困县及部分市县建设産业扶贫示範点,发展益智、百香果等28个农业産业扶贫示範项目,共带动贫困人口1.25万户5.87万人。

从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南药、花卉、茶叶到肉牛、山羊、桑蚕、家禽……2017年,省农业厅加强扶贫産业规划,引领各市县细化年度农业産业扶贫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选择3个-5个特色种养业着力发展,全省贫困户特色産业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效带动了村集体收益提升,贫困户收入增长。

构建多种産业帮扶模式

“公司免费发放种苗,负责收购,每亩保底收入都有4000元。”每天,五指山市通什镇什会村村民王梅霞都会到自家的茶树地裏,依照技术人员教授的种植技术,仔细照料紫鹃茶树。通过实行“公司+农户+基地+茶科所”模式,该市“妙自然”茶叶公司帮扶60余户贫困户种植“紫鹃”,并打造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旅游观光、採摘体验的産业格局。

这是我省围绕增收致富,创新産业帮扶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省农业部门鼓励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産业扶贫工作,构建了多种産业帮扶模式,实现了産业扶贫“项目组织化、经营産业化、资金股份化”,以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保障贫困户的收益。

在万宁,“第一羊倌”翁贤明受理託管代养133户贫困户东山羊530多只,每个养殖週期为贫困户分红5700余元,资産收益帮扶模式,解决了贫困户技术不足的短板,可以获得稳定收益;在定安,龙湖镇引入“娘艺巧”酸菜加工企业,带动贫困户务工脱贫,园区吸纳帮扶模式实现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据悉,2017年,全省参与産业扶贫的农业企业145个,其中龙头企业28个,农民合作社676个,産业扶贫组织化程度达87%。

补短板力促脱贫攻坚

“去年的産业扶贫工作实现了目标任务,成效显着,但仍存在産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服务不完全到位、养殖环保压力比较大等问题。”李蛟进表示,我省农业部门将进一步补足短板,推动贫困地区産业持续发展。

下一步,将积极推动特色産业调优增效,重点发展10个种植业、10个养殖业、10个加工业,引导贫困户种植冬季瓜菜、优质地瓜等高效作物;开展农産品公用品牌创建行动,力争农産品效益平均提升5%以上。

同时,大力推动一二三産业融合发展,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创建80个休闲农业示範点,力争直接带动3000名贫困户就业,间接带动1.2万名贫困户生産,使人均增收3000元-4000元。此外,力争新上10个以上加工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促进加工业发展。

除此之外,还将深度挖掘一批可複製、可推广的优秀産业扶贫範例,发挥引领示範带动作用,提升産业扶贫工作水平,促进扶贫农业産业健康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记者 陈奕霖)

责任编辑:陆茜
上一篇:北京:社会救助家庭认定标准将调整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