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香港的八封信之三】20年不凡国家一直撑香港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6月26日

亲爱的香港: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0年了!回首这不平凡的20载路云和月,荆棘坎坷,顺景逆境,挑战机遇,欢笑和眼泪,真是百般感受在心头啊!无论往事如何如烟,但有一点,令我们印象十分深刻,感受十分强烈,也一直心存感怀,无法忘记那就是我们的国家一直全力撑香港!而且这种对于香港的全方位、不遗余力、不讲条件的支持,不光是嘴里说说而已,而是口惠又实至。「国家一直撑香港」,这是我们陷入困难逆流时的力量,是我们前路迷茫困惑挫折时的光亮,是我们寻求新机遇、开创新未来的希望。

让我们一起来翻翻那一页页记载历史的旧日历吧。

且不说回归前,大家耳熟能详的「三趟快车」、「东江水供港」等等惠港民生工程,打从回归那一刻起,国家就已经在用强有力的行动支持香港。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数个月后,就不期而遇,大考验来了破坏力极强的亚洲金融风暴祸起东南亚,迅速波及香港,令香港一时间股楼大挫,市面萧条,破产结业的新闻无日不闻,负资产更是满街走,经济停滞以至负增长,可谓愁云惨雾笼罩全城。尤记得,当时,特区政府动用上千亿港元,成功击退国际炒家,而其背后就有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中央领导人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香港」,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同时保护香港的联繫汇率制度。坊间还传出,那时还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港,要求香港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特区政府的护盘行动。这一次,特区政府打了漂亮的一仗,成功击退国际金融大鳄,保住了香港金融的安全稳定。想一想,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起着坚定信心和坚强后盾的作用,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考验一浪接一浪。2003年,香港还未完全从金融风暴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就遇上沙士疫症,疫症于年初爆发,历经数月,期间市民出入都戴上口罩,减少外出用餐,学校也一度停课,外国政府劝喻国民不要前往香港,甚至港商到海外参展也被禁止,以免疫情扩散。在此艰难时刻,国家对香港要药给药,要专家给专家,优先满足香港抗疫之需。而疫症过后,香港经济能迅速恢复过来,也离不开国家的全力支持。2003年7月28日,中央准许内地居民以个人的方式前往港澳旅游,人们只须经简单签注,就可以前来港澳。这称为「自由行」的一招立竿见影,给香港的旅游、零售和酒店业带来了活水泉源,带动香港整体经济搞活。除了自由行,还推出了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由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于2003年6月29日正式签署,这项安排还具良好的扩展性,故其后又签署了多项补充协议,通过逐步减少和消除两地经贸、服务和投资中的种种制度性障碍,使香港与内地的经贸联繫更加紧密,促进经济融合,互惠互利。

中央惠港政策源源不绝。2011年8月中旬,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代表中央视察香港,带来了「惠港36条」,从金融、经贸、科技、教育、医疗、民生、旅游、专业服务、物流交通、粤港合作等方面,几近全方位,以非常实质的措施,力挺香港,令市民喜出望外,香港经济如虎添翼。

近几年来,国家更是以更高、更长远的视野,以更加有力有针对的措施持续撑港。我们不妨简单理一理:近年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不断推出各类品类丰富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将香港独立成章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之中 哪一项都在从根本上为香港经济增动力、开新出路,而这些措施都会直接间接地惠及所有市民。最近中央更发出清晰明确强烈信息,现在国家有三大战略都跟香港密切相关,对香港来说都是重大利好,蕴藏巨大商机,包括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和建设。在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快车上,国家已为香港预留了座位,关键就看香港能不能有效对接。

香港是幸运的,国家迅速发展,香港近水楼台先得月。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国家都一直撑香港。

「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不是一句空话,这可是香港不断书写成功故事、东方之珠光彩照人的法宝啊!

商报君

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

上一篇:林郑新班子 务本又包容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