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护孩子免受伤害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29日

立法会议员 梁志祥

近期社会揭发多宗虐儿事件,其中在屯门发生5岁女童临临惨遭虐待致死,社会为之震惊、痛心和难过。虐儿个案,一宗都嫌多!儿童是社会的未来,社会应珍惜和保护他们免受伤害或虐待。为此,民建联于日前举行「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圆桌会议,与多个社福团体、教育界代表,以及心理治疗师一同探讨现行儿童保护政策,与会者交换不少宝贵经验和意见。

完善缺课机制

在日前的会议上,心理治疗专家指出,受虐儿童无论成长和学习,往往受到创伤后遗症影响而缠绕一生,假如处理不善,容易成为跨代问题,对整个社会和家庭有不良影响。事实上,从近日社署公布资料显示,受虐个案中是以身体虐待佔多,而施虐者却是以父母为主。以2016年为例,身体虐待个案中有近八成二的施虐者是父母。因此,要预防家暴及虐儿问题,就应防患于未然,即是及早识别和介入高危家庭,建议政府推行新生婴儿家庭探访计划,定期探访一些曾经吸毒、酗酒、有情绪问题的孕妇,单亲、再婚甚或父母较为早婚的家庭等等,透过定期探访,尽早识别有问题家庭,及时伸出援手,防止悲剧发生。

学校是家庭以外,培育孩子成长的重要地方。小孩在学校逗留时间较长,因此,应当是预防或介入怀疑虐待儿童个案的重要渠道和最佳平台。教育局和社署早年订立了《程序指引》,教育局也设立学生辍学通报机制,但从今次的严重虐儿事件,揭示了现行机制存在不少漏洞,我们认为,当局必须重新检视及完善现行处理学生缺课的机制,无论小学或幼稚园,学生无故停学,校方除了向相关部门汇报外,亦有责任作出跟进。

小学幼园设社工

「一校一社工」政策早于2000/2001学年起由社署推行,目的是透过驻校社工,识别有需要的学生,协助他们解决学业、社交及情绪问题。不过,由于资源不足,措施只能惠及中学,小学社工只由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及教育局统筹。政府财政充裕,本年度盈余更可高达1600亿元,我们认为当局绝对有财力增拨资源,将「一校一社工」推展至小学及幼稚园,并同步加强前线社工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警觉性,及早察觉怀疑个案,并即时跟进。

今次的虐儿惨剧,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社会可能潜藏不少个案,除了学校外,社区邻里也可以担当重要角色。当局应广泛宣传和发出指引,一旦发现邻舍经常传出打骂声,小朋友身体经常有瘀伤或情绪有异,就应该向相关部门或团体求助,如觉得有即时危险,切勿迟疑,应即时报警,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或虐待,以免影响一生。

上一篇:【港事讲场】浸大生暴力占领不可理喻
下一篇:让驻内地办发挥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