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冲突对台湾的影响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5月03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潘锡堂

中国大陆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如果持续下去,对全球经济、产业发展、金融稳定将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台湾一定深受影响,而且台湾因参与全球供应链的程度相当深,受冲击必然非常巨大,不可掉以轻心。

贸易冲突一触即发

中、美贸易冲突一触即发。先是特朗普3月8日根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表面看是就各国输美钢铁及铝製品签署15天后生效的反制措施,惟其实质无疑是剑指中国大陆,中国只好也对美国祭出「报复措施」;特朗普继而于3月22日针对大陆「经济侵略」签署备忘录,并决定开启「301调查」,判定中国大陆是否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与强迫技术转移;美国贸易代表署于4月3日宣布建议制裁清单,将对1300多项大陆进口产品,课徵25%关税;中国也立即于4月4日宣布报复措施,将对美国等值的黄豆、玉米、汽车、飞机等14类106项商品,同样加徵25%关税。外界原本以为中、美双方很快即会坐下来谈判,未料特朗普又加码指示贸易代表署考虑再对1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徵关税,使得中国不得不强硬表态「不怕打贸易战、奉陪到底」。情势发展使得中、美贸易冲突似有升级的趋势。

中国研判即使贸易冲突全面展开,所受影响不见得比美国大,因此不惜进行「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反击;一旦中国真的展开报复,对美国的农产品与汽车加徵关税,必然会损及农业州的农民和汽车业者的利益,连带波及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的选情。

特朗普对此了然于胸,却还加码报复,显然是採取「以战逼和」战略,先抬高价码、再展开谈判;既然额外关税提案或先前加徵关税建议清单,在未完成相关程序前,都不会生效,美国就可以此作为筹码与中国谈判,再视谈判状况决定是否付诸执行。

其实,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则两利、战则双输,双方均有不得不强硬的压力,也皆遭遇不得不妥协的现实。果然,一触即发的中、美贸易冲突近来已有缓和的象。先是特朗普4月8日在推特发文称习近平是他「永远的朋友」,同时说中国大陆将取消贸易壁垒,美、中双方将就知识产权达成协议。习近平继而于4月10日举行的博鳌论坛上也表示,中国今年将推动系列开放措施,包括大幅放宽金融准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放宽外资汽车行业股比限制等;而对被特朗普引为贸易报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习近平也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台恐遭严重冲击

对台湾而言,外贸是台湾的经济命脉,如果中、美贸易冲突持续升高并激化,则以台湾对大陆与美国出口佔全体出口的一半来看,加上产业已深度整合在全球供应链中,受伤自是无可避免。例如,美国是台湾钢铁最大、铝製品第六大出口市场;就台湾钢铁输美而论,去年出口美国钢铁金额总计约13亿美元,佔台湾钢铁出口比重13.16%,若美国真的加徵25%关税,必然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又如以铝製品而论,去年台湾输美铝製品4400万美元,佔台湾铝製品出口总额6.15%,若美国真的对铝製品加徵10%关税,对台湾冲击相对较小。然而,中国大陆已就美国进口的7类128项商品中止关税减让,陆方就相关农畜产品及金属製品加徵的关税,美方是否会转嫁在进口台湾的价格上,值得高度关注。

尤有甚者,中、美贸易冲突若未善了、却反而加剧,对台湾而言,有两个群体受冲击最大,一是在大陆生产终端产品的台商,以及岛内生产零组件、提供中间财销美的厂商,因为据统计,去年台湾中间财出口大陆金额763.6亿美元,佔总出口逾85%,「301条款」若「大刀」砍向大陆,则台湾恐遭受严重冲击。

总之,贸易冲突没有真正的赢家,期待中、美贸易冲突能尽早落幕,重返自由贸易的正轨,方能缔造共赢局面。此外,此次特朗普对钢铁的高关税,未让台湾获得豁免,台当局也应该对产业的发展和因应,谨慎以对。

上一篇:许智峯应引咎辞职
下一篇:严惩自诩「正义」的恶霸暴行

分享到